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对其社会化影响的研究开题报告
2020-04-17 19:45:37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近年来由于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市场经济下对劳动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务工人员这一群体的规模也随之扩大。根据我国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来看,目前我国的因务工等原因造成的流动人口数目已达2.21亿人。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流动人口的结构逐渐发生变化,从原来单一的成年劳动力进城务工中发展出了流动人口”家庭化”的趋势。并且”家庭化”的流动人口出现众多意愿长期留在城市的群体。因此,流动人口家庭的社会融入成为了值得关注的话题。
截止至2010年的数据统计,全国随迁至城市的0至17岁的流动儿童数目已不可小觑,上升至3581万人。这些流动儿童正处于身心构建及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年龄段。成长地点的变更,使其身边的社会环境、同辈群体以及家庭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对流动儿童的社会化发展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国家相关教育制度的出台,使得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障,然而社会化的过程不仅仅需要学校和社会实践的积累,还需要家庭教育的引导。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流动儿童的社会化进程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由于学习地点的转换,许多流动儿童面临着义务教育内容和难易度的落差,此时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在其社会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就尤为凸显,而由于流动人口家庭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时间都变得有限,这使得家庭教育在流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两难的困境。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1、研究问题
本文主要研究的问题是基于对流动儿童的特征的探索和了解,探究在流动人口家庭特征的局限下,家庭教育对于流动儿童的社会化有哪些方面的影响,比较不同的家庭教育模式对于流动儿童社会化过程的作用区别。再根据以上研究,归纳出适合流动儿童构建积极社会化过程的家庭教育模式的特点。
2、研究方法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未来街道社工个人职业素质形成分析外文翻译资料
- 为灾后社会发展组织社区 定位社会工作外文翻译资料
- 城市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路径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赛博格宣言:20世纪后期的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外文翻译资料
- 谁接受少数民族的文化?多数群体成员文化适应的人格视角外文翻译资料
- 社会工作和精神病学视角下战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初级护理中的生物—心理—社会挑战外文翻译资料
- 网格化管理促进城市社区防治犯罪的实践与思考外文翻译资料
- 社论:COVID-19期间老年人的孤独感和社会隔离——对老年学社会工作的启示外文翻译资料
- 社会支持与中国农村的“留守”老人:以江西省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 从抗争到顺应:科层组织视角下的快递员身份认同与行动策略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