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社会学类 > 社会工作 > 正文

流动儿童家庭教育对其社会化影响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7 16:52:24  

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近年来由于国内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市场经济下对劳动力需求的不断增长,务工人员这一群体的规模也随之扩大。根据我国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来看,目前我国的因务工等原因造成的流动人口数目已达2.21亿人。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流动人口的结构逐渐发生变化,从原来单一的成年劳动力进城务工中发展出了流动人口”家庭化”的趋势。并且”家庭化”的流动人口出现众多意愿长期留在城市的群体。因此,流动人口家庭的社会融入成为了值得关注的话题。

截止至2010年的数据统计,全国随迁至城市的0至17岁的流动儿童数目已不可小觑,上升至3581万人。这些流动儿童正处于身心构建及社会化发展的重要年龄段。成长地点的变更,使其身边的社会环境、同辈群体以及家庭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这对流动儿童的社会化发展造成了重要的影响。国家相关教育制度的出台,使得流动儿童的义务教育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保障,然而社会化的过程不仅仅需要学校和社会实践的积累,还需要家庭教育的引导。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流动儿童的社会化进程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由于学习地点的转换,许多流动儿童面临着义务教育内容和难易度的落差,此时流动儿童的家庭教育在其社会化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就尤为凸显,而由于流动人口家庭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时间都变得有限,这使得家庭教育在流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两难的困境。

本研究从流动人口家庭教育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不同形式的家庭教育和拥有不同程度的社会化的流动儿童的观察研究,探索家庭教育在流动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对其造成的各方面的影响现状,归纳出对流动儿童社会化具有积极作用的家庭教养模式,不光是促进流动儿童自身的社会化发展,更能给流动人口家庭带来稳定的家庭模式,有效提高人口素质水平,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二、文献综述

1、流动儿童概念界定

根据流动目的和流动方向的不同,流动人口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城市-城市”间的人才流动等原因造成的平向或逆向流动,另一种是”乡镇-城市”间的为了改变生活而主动进城务工的顺向流动。本文主要研究对象属于后者。因此本研究中的流动儿童也主要以父母将进城务工作为目的进行随迁流动的未成年人为研究对象。

流动人口家庭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流动人口结构变化后才出现的产物,根据家庭结构的不同,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其一为夫妻共同流动的完整结构的核心家庭类型,另一种是由于种种原因夫妻一方带着孩子的单亲家庭结构类型。这两种家庭由于形式的不同,其家庭教育对流动儿童社会化过程产生的作用也不尽相同。

流动儿童也被称为随迁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等,学界对于流动儿童的年龄划分也有所争议。本研究依据前人的定义,将流动儿童界定为与留守儿童相对的,随直系亲属离开原户籍所在地半年及以上的,或不持有现居住地户籍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6-14岁的儿童。

2、国内流动儿童社会化相关文献述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