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电影中男性刻板印象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15:32:25
(1)研究目的
2017年《建国大业》播出后,叶挺后人指责演员“女里女气,腿都站不直”。与此同时,网络上抨击年轻男演员“娘”的声音越来越多,更有人惊呼:中国产生了男孩危机,说年轻男孩越来越娘,缺乏男子气概,应当办很多学习培训班教男孩怎么成为“男子汉”。这里涉及两个概念:一是社会性别,二是性别刻板印象。
社会大众对于“男子汉”的评价标准是什么?20世纪60、70年代,女性主义者提出了“社会性别”这一概念。他们认为性别是由社会文化决定的。基于这一理论,社会大众所提到的“男子汉”这个概念应该是指男性的社会性别,即某一社会文化背景下,社会大众对于男性这一生理性别所赋予的期望。
社会大众为什么会提出“中国产生了男孩危机”?这一问题之所以会产生,是因为社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性别刻板印象。性别刻板印象作为一种广泛的社会现象,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李银河在《星空演讲》中提到:男明星化妆不被认可是一种被“刻板印象”绑架的体现。只谈女性刻板印象不谈男性刻板印象在我看来是一种新的性别歧视。
基于这一现象,我选择这一题目进行研究,探究男性刻板印象的产生和其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2)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查阅以往的研究,我发现对性别刻板印象的相关研究很早便出现并已经有了相应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刻板印象这一术语在《公众舆论》这本书中首次出现。性别刻板印象作为刻板印象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过去几十年里,一直是社会认知研究领域中比较活跃的一部分。Ashmore等人认为性别刻板印象同认知有关,它是由一组看法构成。在个体成长过程中,性别刻板印象一经形成后便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普遍的影响,不仅影响人们对行为的归因、判断和评价,还影响个体的行为、动机、自我评价等方面(Ashmoreamp; Del Boca, 1979)。Huston(1983)认为7岁以后,儿童的性别刻板知识会不断增长,但他们对性别成见不能改变的认识开始变得灵活(Hustonamp;,A.C., 1983)。Martin等人的研究也发现儿童在性别化领域的刻板印象是有所选择的,随着年龄不断增长,他们趋向于从运用具体的、外在的性别化特征发展到运用更抽象的、内在的性别化特征来描述他人(Carol Lynn Martin. 1990)。也有研究发现性别刻板印象获得的发展模型中包括两种成分的发展,其一是垂直联系(即将性别与相关的属性联系起来,如“车是给男孩子玩的”等);其二是水平联系(即将男性女性各自分享的属性联系在一起,如“男孩子喜欢车”那么“男孩子也喜欢抢”)(包雷萍,2006)。 同时,刻板印象作为女性主义探讨的重要主题之一,随着女性主义的发展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以西蒙娜·德·波伏娃为代表的存在女性主义流派认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被造就的。”(One is not born, but rather becomes, a woman.)。虽然该学派存在一些基本观念与关键词,如自觉存在、自体存在、超越、内宥等词语过于艰涩难懂的问题,但也认识到性别差异是由后天造就的,是女性主义中批判性别刻板印象的代表。
虽然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但在国内还是存在一些问题:(1)性别刻板印象研究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其形成的探索,对其产生的影响少有研究。(2)在现有的研究中,学者们还是比较侧重理论的研究,而对性别刻板印象的应用研究较少。(3)研究方法方面,学者们大多采用内隐的研究方法,性别刻板印象是社会心理现象,只采用一种研究方法很难使性别刻板印象产生更大的影响力。 (4)研究对象上,更多的研究人员将目光放在女性上,而忽视了男性刻板印象的研究。近些年,我国部分学者意识到这一问题,如李银河,开始为男性发声,提出男性也是性别刻板印象的受害者,但相关研究并没有形成体系,很难造成较大的影响。
(3)研究意义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未来街道社工个人职业素质形成分析外文翻译资料
- 为灾后社会发展组织社区 定位社会工作外文翻译资料
- 城市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路径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赛博格宣言:20世纪后期的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外文翻译资料
- 谁接受少数民族的文化?多数群体成员文化适应的人格视角外文翻译资料
- 社会工作和精神病学视角下战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初级护理中的生物—心理—社会挑战外文翻译资料
- 网格化管理促进城市社区防治犯罪的实践与思考外文翻译资料
- 社论:COVID-19期间老年人的孤独感和社会隔离——对老年学社会工作的启示外文翻译资料
- 社会支持与中国农村的“留守”老人:以江西省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 从抗争到顺应:科层组织视角下的快递员身份认同与行动策略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