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组织参与困境儿童社会服务的现状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15:31:49
1.1研究目的
完成社会组织参与困境儿童社会服务状况评估,分析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困境;提出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困境儿童社会服务的对策建议。本论文主要对社会组织参与困境儿童社会服务的内容与形式、目标人群、责任主体的状况进行评估,分析其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困境,分析制约社会组织参与困境儿童社会服务的影响因素,构建社会组织参与困境儿童社会服务的优化体系。
1.2研究意义
从理论上来讲,学术界对儿童保护的研究大多以宏观角度阐述,缺乏对困境儿童这一块具体领域的探讨,对专业社会工作/组织介入困境儿童的实务及工作方法研究也不是很多。通过本篇论文,希望能够整合出困境儿童的定义、摸索出让社会工作/组织可以更多地介入困境儿童保护的方法。
从实践上来讲,本篇论文可让困境儿童被更多的人所知晓、被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也可以为专业社会工作/组织更多地参与困境儿童服务提供建议,也能够为推动我国建设更加健全的儿童福利制度提供参考。
1.3困境儿童的概念
1.3.1国外研究现状
困境儿童概念部分源自西方社会福利政策。在西方儿童社会福利政策中多次使用不同的英文提出或界定困境儿童。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1989)指出世界各国都有生活在极端困难情况下的儿童。由国际组织提出的《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1990)中规定认为《儿童权利公约》给予了契机,我们应该给予残疾儿童和处境非常困难的儿童更多的关心、照顾和支持。联合国儿童问题特别会议通过的《适合儿童成长的世界》(2002)使用了多种表达指代困境儿童:有特殊需要的儿童、最为脆弱的儿童、生活在特别困难处境中的儿童、生活在不利社会处境中的儿童、处于危境中的儿童、最需要帮助的儿童等。2012年“儿童贫困与发展国际研讨会”的六大议题之一就是覆盖最弱势的儿童群体。尽管上述政策和文献中关于困境儿童的各种表述不尽相同,但都将处于困境中的儿童视作儿童中的弱势群体。
1.3.2国内研究现状
陈鲁南(2012)认为困境儿童是暂时或永久性脱离正常家庭环境的儿童,以及生理、精神方面存在缺陷或遭遇严重问题的儿童,柏文泳、黄光芬等(2013)在此基础上将失去生活依靠的儿童也补充进来。尚晓媛、虞婕(2014)认为困境儿童是一个概念体系,包括生理性困境儿童、社会性困境儿童以及多重困境儿童三种类型。行红芳(2014)在研究中提出以往的研究大多注重研究长期处在困境中的儿童,而忽视了短期困境儿童。满小欧、王作宝(2016)指出困境儿童的内涵是一切因贫困、疾病、意外事件或遭受家庭虐待与忽视而失去家庭依靠,生存与发展陷入困境的儿童,除此之外,他们认为由于困境儿童的概念更多是基于理论的一般性阐述,因此在实践层面往往需要更多的具体界定与区分。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未来街道社工个人职业素质形成分析外文翻译资料
- 为灾后社会发展组织社区 定位社会工作外文翻译资料
- 城市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路径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赛博格宣言:20世纪后期的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外文翻译资料
- 谁接受少数民族的文化?多数群体成员文化适应的人格视角外文翻译资料
- 社会工作和精神病学视角下战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初级护理中的生物—心理—社会挑战外文翻译资料
- 网格化管理促进城市社区防治犯罪的实践与思考外文翻译资料
- 社论:COVID-19期间老年人的孤独感和社会隔离——对老年学社会工作的启示外文翻译资料
- 社会支持与中国农村的“留守”老人:以江西省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 从抗争到顺应:科层组织视角下的快递员身份认同与行动策略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