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3 15:27:13
文 献 综 述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的飞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受到了不良文化的影响,意志薄弱者甚至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未成年人的思想还不成熟,阅历尚浅,更是容易受到庸俗文化的蛊惑,走上犯罪的不归路。近些年来,我国已出台了两部有关未成年人的法律规定,但是未成年人犯罪仍表现出愈演愈烈的趋势,且未成年人犯罪渐趋低龄化,这样的状况发人深省,不得不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加强对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 进一步遏止未成年人犯罪现象蔓延的趋势, 加强社会的综合治理, 是摆在面前一个严肃的课题。
目前我国有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两部法律,分别是1991年颁布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1999年颁布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法》。然而仅仅依靠法律,远远不能达到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问题。梁启超曾说:”一国之未来,在于今日少年。”未成年人是国家与社会的希望,是朝气蓬勃的朝阳。整个社会有义务行动起来,加强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工作,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预防机制,确保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问题进行探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相关研究综述
1.主要概念的界定
要对未成年人犯罪预防进行研究,首要就要弄清怎样界定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犯罪和犯罪预防这几个概念。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规定:”未成年人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
关于未成年人犯罪,在我国, 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 周岁不满18 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了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在我国学者的相关研究中,闫帅乾认为,未成年人犯罪概念的界定有广义说和狭义说。广义说认为,未成年人犯罪不仅包括其实施的触犯刑事法律的犯罪行为,还包括触犯社会治安管理法规的违法行为,以及违反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从刑法惩罚的角度来界定,应采狭义说,即指已满14 周岁不满18 周岁的人。1王官旺则认为,鉴于近年来, 未成年人犯罪中以14-16 岁的少年犯罪更为突出,甚至有部分12岁左右就劣迹斑斑,因此14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也应列入未成年人犯罪的范畴之中。2
关于犯罪预防,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为”综合运用社会多种力量,采取各种措施,限制、消除产生犯罪的原因、条件,以防止、控制和减少社会犯罪及重新犯罪的举措体系”。3学者张连举认为,狭义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是以有犯罪危险的未成年人为研究对象的, 研究防止和消除在他们身上可能和已经开始形成的犯罪原因,防止产生或积极消除在他们周围可能产生和开始形成的犯罪条件,使他们不走上犯罪的歧途,或从轻微的违法过程中回到健康发展道路上来。广义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是以整个未成年人为研究对象的,它包括了未犯罪的未成年人、有轻微违法行为和劣迹的未成年人、已经犯罪的未成年人和被判刑改造的未成年人,防止他们犯罪或继续犯罪,甚至成为将来未成年人犯罪的教唆者。4朱莉在参考了中外学者的定义后将犯罪预防机制分为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指预防犯罪本身的结构及其在社会运动过程中的实然规律变化;另一层含义是指预防犯罪的调控者基于社会发展需要和对预防犯罪规律的认识而建立的对预防犯罪运行进行调控的应然体系。5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未来街道社工个人职业素质形成分析外文翻译资料
- 为灾后社会发展组织社区 定位社会工作外文翻译资料
- 城市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路径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赛博格宣言:20世纪后期的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外文翻译资料
- 谁接受少数民族的文化?多数群体成员文化适应的人格视角外文翻译资料
- 社会工作和精神病学视角下战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初级护理中的生物—心理—社会挑战外文翻译资料
- 网格化管理促进城市社区防治犯罪的实践与思考外文翻译资料
- 社论:COVID-19期间老年人的孤独感和社会隔离——对老年学社会工作的启示外文翻译资料
- 社会支持与中国农村的“留守”老人:以江西省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 从抗争到顺应:科层组织视角下的快递员身份认同与行动策略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