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能老人的“智慧社区”养老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24 19:48:40
文 献 综 述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截至2016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全国共有各类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38.6万个,其中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3.5万个,互助型养老服务设施7.6万个。目前,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速度在不断加快。与此同时,中国高龄老年人口已经达到2500万,失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突破4000万,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持续增多,老年人口内部变动将进一步加剧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性。但是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尤其是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严重缺失。一方面是由于计划生育的成功执行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家庭结构朝核心化、高龄化发展,子女养老负担重,家庭照护能力不足,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的局限性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为解决家庭照料存在的问题,全国各地都开始兴办养老院、疗养院、护理院等机构,但是机构养老费用高且一般只接收能自理或自理水平较高的失能老人。养老机构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但并不是一种理想模式。
因此,跨入信息时代后,”智慧社区”的建设已经成为一种新的时代趋势。社区是失能老人生活的基本单元,发展以社区为基础的养老模式呼声较高,以社区为基础的照料模式可以为失能老人提供便捷的就近服务,也避免了老年人脱离原先熟悉环境产生的心理不适感,是国际上比较趋向的养老模式。李荣珍认为,只有社区的迅速感知服务才能对老年人进行有效的帮助和救助,我们做智慧养老的核心思想就是运用最新的技术破解传统养老方式与现代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
综合文献,本研究将”智慧社区”定义为:依据新媒体(互联网、物联网等)的优势,对社区住宅、家居、医疗、社区服务等进行智能化处理,实现社区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智慧社区”的建设是提高失能老人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也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工程。
二、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智慧社区”是对2009年8月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城市”概念的引申,目前对”智慧社区”国内还无统一的定义,但国内外发达地区已经开展了积极尝试。如美国积极推进老年人的健康物联网技术的研发;法国有五分之一的诊所医生已经能够使用名为”e医生”的远程医疗系统为老人提供远程健康监控和紧急救助服务;日本着力打造”30分钟养老护理服务社区”并开发多种针对老年人照护的服务机器人;澳大利亚的黄金机会计划利用远程医疗、电子病历等信息技术为老年人提供服务。而在我国国内,各地也都在不断探索”智慧社区”的发展模式:南京市鼓楼区开始试点利用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养老方案;上海将以”智慧养老”作为重点内容,试点推进10个左右”智慧养老社区”建设;北京西城区建成”智慧社区”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广州康城社区努力构建涵盖政务服务、公用事业及公共服务、便民商业服务、社区综合管理等内容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实现社区”一站式”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老年人享受了更优质的服务;有效整合了社会资源;完善了政府公共服务。
”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部分,是社区建设的一种理性思考,是新形势下探索街道公共治理的一种新模式,提出时间非常短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学者将我国”智慧社区”服务体系存在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点:(1)缺乏有效的顶层设计。”智慧社区”是在”智慧城市”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提出的,出现的时间较短,从行业到企业,各自都有自己的理解,尚未形成相应的行业标准,导致尚未形成普遍认可的”智慧社区”服务基本体系架构;(2)社区服务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低。已知的智能化建设只是满足了少量业主方和物业方的需求,新型技术的应用偶尔能起到点缀的作用。但是部分带有智能特征的社区服务平台和产品缺乏普适性,后台服务资源也未充分利用;(3)服务人才体系不健全。”智慧社区”服务人员需要较强的信息化等专业知识,而传统的社区服务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而服务人员引进机制尚不健全,对社区服务人员认可程度低,从而社区服务人才短缺、素质偏低、结构亟待优化;(4)缺乏合适的运营模式,智慧养老产业链条各环节连接性不强,养老服务碎片化严重,养老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关于”智慧社区”建设,吴胜武认为要把握好四大原则,搭建四大架构,完善四大保障体系。智慧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一定的复杂性,需要结合基层实际,切实把握好四个原则:(1)以人为本,满足居民需求为根本导向;(2)整合共享,高新技术应用为重要手段;(3)因地制宜,分层分步推进为实施方向;(4)多方共赢,提升社会效益为共同愿景。就目前来看,一个完整的”智慧社区”架构,应由智慧人群、基础平台层、功能应用层和决策管理层四个层面组成。贾伟等学者认为,政府应高度重视智慧养老制度体系建设,推进顶层设计,制订智慧养老的行业标准,建立与之相配套的法律保障机制、服务监督和评估机制。其次,开展面向老年人的信息技术教育是跨越银色数字鸿沟的根本途径,是促进智慧养老发展的重要手段。第三,通过智慧养老平台将大量的老年人及相关各项要素的信息收集在一起,将这些海量的、分散的、零碎的信息存储形成一个系统化的数据库,深度挖掘这些数据信息,为智慧养老提供更可靠的解决方案,主动为老年人提供服务。最后,建立并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体系,积极拓宽养老服务业人才培养的渠道,加快信息化养老专业管理和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三、总结
通过文献梳理,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目前我国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以及国内外”智慧社区”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应对策略。并且以上学者的研究为本次研究提供了很高的参考价值,本次研究将继续分析讨论,以实地采访不同失能老人的实际生活状况来探索”智慧社区”的养老模式,寻找提高失能老人生活质量的的措施,以获得更深入的结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未来街道社工个人职业素质形成分析外文翻译资料
- 为灾后社会发展组织社区 定位社会工作外文翻译资料
- 城市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路径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赛博格宣言:20世纪后期的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外文翻译资料
- 谁接受少数民族的文化?多数群体成员文化适应的人格视角外文翻译资料
- 社会工作和精神病学视角下战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初级护理中的生物—心理—社会挑战外文翻译资料
- 网格化管理促进城市社区防治犯罪的实践与思考外文翻译资料
- 社论:COVID-19期间老年人的孤独感和社会隔离——对老年学社会工作的启示外文翻译资料
- 社会支持与中国农村的“留守”老人:以江西省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 从抗争到顺应:科层组织视角下的快递员身份认同与行动策略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