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迁移背景下农村养老工作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31 20:47:31
当前我国社会改革正面临关键的转型期,在改革进程中,”城镇化”与”老龄化”先后出现,成为国计民生需要解决的两件大事。而在我国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存在,农村与城市相比,无论是资源获得机会,还是政策享受等等各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别。这种差别也直接反映在农村养老制度与城市养老制度上面,在我国农村,老人依旧以家庭养老为主;而在城市,越来越多的老人是以社会养老为主。在同样的老龄化下,加上农村劳动力的流失,农村的养老风险明显高于城市,养老问题也越发突出。因此,越来越多的学者深入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和”农村养老”,希望可以探寻出一条符合国情的农村养老之路,取得了较大的成果。
在经济来源方面,周月(2015)认为,由于[T1] 大量农村青壮年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造成农村出现越来越多的留守老人,而这些老人多数仍依靠自己的劳动收入作为主要经济来源。而王巧丽,孔繁财(2016)在结合河南省农村的实际情况下,研究发现在老龄化和城市化的双重作用下由于社会养老功能尚不完善致使大部分留守老人处于”自养”的尴尬状态。
在政策支持方面,王文静(2015)考察了新农保养老金收入对农村老年人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得出结论:新农保养老金收入能够有效减少农村老年人的劳动供给时间,但因为新农保覆盖率过低等问题导致其对减少老年人劳动供给时间的影响程度有限。建议将农村养老保险的制度覆盖转变成事实覆盖,通过财政支持帮助困难农户解决基本养老保障, 此外提高农村家庭财富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能够改善老年人过度劳动供给的现状。
在养老模式选择上,黄小朋(2016)通过对广东省农村养老情况的调查发现农村老年人正处于养老选择困境当中:首先,单一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其次,面对诸多养老模式,老年人在进行养老模式抉择时是两难的。同时周月(2015)建议在当前社会转型背景下,传统的家庭养老难以维系之际,农村养老应采取以农村社区服务为中心,社会工作介入的居家养老模式。
在养老问题解决的建议方面,杜婧(2014)认为由于我国目前越来越多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到城市,使得农村产生了留守老人等一系列问题,如日常照料、劳动帮扶和精神慰藉等。目前应由政府相关部门和社区联合,建立农村老人信息库,评估老人的生活状况及生活环境,设立方便、快捷的社区医疗机构,从老年人的精神健康及生理健康方面进行关怀。同时孙鹃娟(2016)认为应重点建立农村社区养老综合服务设施、重点培训社会养老服务管理人才、发挥农村社会网络优势等。
在农村养老制度探索方面,谢超颖(2013)以最新的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广东省的人口年龄结构,选取了广东省作为分析对象,在归纳总结农村社保制度建设方面的研究基础上,试图分析广东省的农村老年人养老保障体系工作的实施,并讨论了其制度的发展规律。
在国外,大多数国家实行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障制度,制度对城市居民和农民的一致性,这也是导致学者们分析问题时很少将农民群体单独提出来研究的原因。所以专门研究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文献相对较少。相比之下,国外的研究则注重提高自我适应能为,通过开展系统的培训和指导,提高留守老人自我生活护理能力,同时给予其更多社会支持和帮助,消除与子女分居两地带来的负面影响。
Skeldon(2001)对外蒙古、泰国等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现象进斤了深入研巧,他通过研巧发现,子女外出就业会加剧老年人经济生活困难,从而降低老年人生活质量。
Commission Cochairs(2002)从社会福利的角度考虑,认同农民纳入国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观点,在福利待遇上保证农民与城市职工相同。
在社会变革转型之际,社会问题激发突发之际,如何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农村实际情况养老之路显得尤为重要,以往的研究,较多地是集中在农村养老的经济保障、生活护理及精神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建议也多是涉及政府或社会完善社会养老的配套保障设施、制定完善的制度,鼓励在外务工的子女慰藉老人的情感生活等。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未来街道社工个人职业素质形成分析外文翻译资料
- 为灾后社会发展组织社区 定位社会工作外文翻译资料
- 城市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路径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赛博格宣言:20世纪后期的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外文翻译资料
- 谁接受少数民族的文化?多数群体成员文化适应的人格视角外文翻译资料
- 社会工作和精神病学视角下战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初级护理中的生物—心理—社会挑战外文翻译资料
- 网格化管理促进城市社区防治犯罪的实践与思考外文翻译资料
- 社论:COVID-19期间老年人的孤独感和社会隔离——对老年学社会工作的启示外文翻译资料
- 社会支持与中国农村的“留守”老人:以江西省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 从抗争到顺应:科层组织视角下的快递员身份认同与行动策略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