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机械机电类 > 工业工程 > 正文

大学生考试中的非理性行为研究毕业论文

 2020-04-09 14:03:06  

摘 要

当下在高校大学生当中,广泛存在考试作弊行为。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呈现日益严重化的趋势,不仅严重影响了考试公平公正,对学生个人学业发展也具有很多不利因素,而且影响到教学工作有序开展。

本文对“大学生考试中非理性行为”开展了系统的分析。首先基于行为经济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对“非理性行为”这一概念作出界定,指出非理性行为具备的两大要素,进而从定性与否的角度论证作弊是一种非理性行为。然后通过运筹学博弈论的方法,推导了师生考试中的行为博弈关系公式,从定量的角论证了大学生考试作弊是一种非理性行为。接着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影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因素、大学生作弊的原因及现状三方面开展问卷调查及量化研究,明确“大学生考试中非理性行为”作用机理。最后基于本文研究,从学校(老师)、学生个人三个角度分别提出对于减少和避免大学生考试中非理性行为的综合治理措施。

本文的特色:综合运用工业工程专业知识,结合经济学、心理学等学科内容,采用调查问卷及问卷量化数据处理,运用博弈论矩阵的方法以及SPSS等软件,多方开展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考试作弊;非理性行为;博弈论;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is a widespread cheating among college students.College students cheating in the exam question showed a trend of increasingly worse, not only seriously affect the fair and just examination, also has many unfavorable factors to the student individual academic development, and affect the teaching work orderl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rrational behavior in college students' examination.First of all, based on the theory of behavioral economics research define to the concept of "irrational", points out that the irrational behavior of two elements, and then from the Angle of qualitative reasoning college students cheating in the exam is a kind of irrational behavior.Then, through the method of the game theory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the formula of the behavior game relationship in the test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deduced, and it is an irrational behavior to prove the cheating of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quantitative Angle.Then adopt the method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influencing college students' cheating in the exam, causes and status quo of college students' cheating in the three aspects to carry out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quantitative research, has been clear about the college students' examination mechanism of irrational behavior.Finally, 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this paper,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reducing and avoiding the irrational behaviors in college students' examination are proposed from three perspectives: school (teacher) and individual students.

This article features: the integrated use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knowledge, combined with the content of economics, psychology and other disciplines, using questionnaires and quantitative questionnaire data processing, using the game theory of matrix method and SPSS software, and carry out research.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cheat on exams;irrational behavior;Game theory;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

1.1.1研究目的 1

1.1.2意义 1

1.2文献回顾 1

1.2.1教育学 1

1.2.2心理学 2

1.2.3经济学 2

1.2.4社会学 3

第2章 非理性行为与考试作弊 4

2.1非理性行为 4

2.1.1传统经济学当中的“理性人”假设 4

2.1.2行为经济学当中的非理性概念 4

2.1.3“非理性行为”的界定 5

2.2大学生考试作弊 5

2.2.1考试作弊形式及特点 5

2.2.2大学生考试作弊的风险与收益 5

2.2.3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危害 6

2.3考试作弊与非理性行为 6

第3章 大学生考试中非理性行为的博弈论 8

3.1作弊学生与教师的博弈模型 8

3.1.1前提假设 8

3.1.2支付矩阵的构建 8

3.2确定混合策略纳什均衡点 9

3.3对于均衡点的分析 10

第4章 大学生考试中非理性行为的问卷与分析 11

4.1研究方法 11

4.1.1研究对象 11

4.1.2问卷设计 11

4.1.3问卷量化方法 11

4.1.4有效问卷数 11

4.1.5研究内容 11

4.1.6资料处理和数据分析 11

4.2影响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因素 12

4.3大学生考试中非理性行为的原因 16

4.4 大学生考试中非理性行为的现状 20

第5章 大学生考试中非理性行为综合治理措施 24

5.1学校/老师层面 24

5.1.1重视学生诚信教育,引导形成正确价值观 24

5.1.2创设多维度评价体系,设置学生诚信档案 24

5.1.3建立学分制选课系统,定制学生个性化培养模式 24

5.1.4深化课堂改革,打造精品课堂 25

5.2学生个人层面 25

5.2.1正视考试制度,端正考试动机 25

5.2.2做好职涯规划,平衡学习生活 25

5.2.3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5

5.2.4树立远大志向,为未来拼搏奋斗 26

第6章 总结 27

参考文献 28

附 录 30

致 谢 33

第1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选题背景

自隋唐起,中国首创通过科考取士的制度即科举制,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打破了以往官员被世家望族所把持的局面,给了平民参政议政的机会,顺利实现阶级的跃迁,改写了寒门的命运。沿用至今的考试制度虽然有许多弊端,但是仍在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谓“逢进必考”。

大学生作为特殊群体,他们处于学校与社会过渡衔接的年纪,接受着高等教育,考试在其学业生涯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但是在现在的高校广泛存在有考试作弊行为。考试作弊蔚然成风,严重影响到考试公平公正,影响到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对于学校的学风建设、学习氛围、学术环境产生消极作用。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呈现日益严重化不仅严重影响了考试公平公正,对学生个人学业发展也具有很多不利因素,对于学生身心健康、诚信品德、学习态度、价值塑造都有一定负面作用。

1.1.2研究目的及意义

从道德因素来讲,考试作弊无疑是不符合道德观念的错误方式。然而从理性角度考虑,考试作弊是基于理性的选择还是非理性的选择?如何深入认识这种非理性的行为的机理?如何从学校/教师层面、学生层面采取有效措施减少考试作弊?

本文以 “大学生考试中的非理性行为”为题,旨在探讨如何判定考试作弊是非理性行为,以及深入认识该行为背后的动因、现状及综合治理措施,探讨如何切实减少大学生作弊率。

1.2文献回顾

1.2.1教育学

当前有学者认为作弊降低了考试的公信力和价值,破坏了其公平性[1];考试作弊也亵渎了道德诚信原则,败坏了考试秩序,扰乱了学校健康的学习环境,重要的是也打击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对道德伦理观的发展极为不利[2]

有学者在教育管理领域提出了一系列建议来有效减少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可能性,以起到整肃考场风纪和健全考试制度的作用。教育学领域的学者提出如下建议:设立诚信档案[3];进行德育思想教育[4];建立健全的考试制度,让考试作弊有律可依[5];完善作弊处罚制度[6]

1.2.2心理学

学者王妹从认知干预、心理辅导和行为指导三个方面提出了改善学业诚信教育的若干建议[7]。学者于锦花等人认为这种行为会导致“情感缺失、功利主义倾向严重等心理问题并频繁出现自杀、犯罪等现象[8]。”

心理学理论表明,个体的行为选择受自己心理因素的调配和驱使[11],这也就是说,外在所表现出来的行为总是有一定的内在动因。

大学生考试作弊是受到内外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12],有来自自身、同学、老师、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影响。这些因素综合影响了大学生的认知、意志和情感[13],这三个部分组成了作弊时的个体心理。

从认知方面来看,大学生考试作弊主要是由于对考试的认知不足[14]

首先作弊源于学生的学习态度[15]。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学习付出的努力和考试成绩成正比,而又很重视考试的成绩,在平时的学习中偷懒懈怠,将投机取巧的方式看做是可取路径,还侥幸认为教师会手下留情,不予处罚。

其次是学生对于考试的认识不到位[16]。考试是阶段性学习成果的检测与反馈[17],是对学习状态效果的有效评估,是对教学方式的有效检测,应当建立在公正合理的基础之上[18]

从个人心理上看,考试作弊涉及多种心理因素,典型的有冒险和侥幸心理即误认为监考老师不会发现或者发现以后处罚程度不严重、利益和虚荣心理即考试成绩带来的一系列的影响[19],包括评奖评优、考研保研、就业等问题、从众和不平衡心理即看到别人作弊自己也想作弊、自我怀疑心理即认为不作弊不一定能够通过考试等因素[20]

1.2.3经济学

经济学领域对于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研究主要在于通过博弈论的静态模型[21],研究学生作弊行为与其他因素的博弈;运用风险投资模型,量化作弊的收益、成本及风险效应。

学者孙文静、杨文亮等人“运用博弈论研究模型研究大学生考试诚信问题,比较诚信与失信行为之间成本—收益的量变规律”[22]

学者张暾认为“行为经济学对非理性消费研究的大量理论如参照依赖、损失厌恶、心理账户、禀赋效应等,都是建立在有限理性和偏好不稳定性等基础之上”[23]

1.2.4社会学

学者赵成文, 王启凤等学者认为“从社会学的越轨理论视角看,考试作弊行为违背社会公平公正的竞争机制,危害大学生群体的形象,破坏社会诚信体系[24]。”

学者于成文、张娜、段晓芳等人认为“社会网络对作弊行为的认同等社会文化因素,比家庭阶层、学习压力等社会结构因素,对大学生作弊的发生率更有影响[25]。”

综上,目前对于大学生考试中非理性行为的研究,多是对于其考试作弊问题的研究。对作弊状况、特征、因素、防控措施进行分析,国内外研究普遍采取的研究方法为问卷调查以及心理测量量表法。

而暂无通过对非理性行为的界定,去判断大学生考试作弊的行为到底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从理性角度去研究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本文拟采用工业工程理论进行系统分析,结合心理学经济学学科内容,运用博弈论分析,采用统计数据分析法,从非理性行为角度去探索的则相对较少。

第2章 非理性行为与考试作弊

2.1非理性行为

2017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Richard·Taler,以表彰他在行为经济学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笔者从他的著作中提炼了对“理性”与“非理性”的认识。

2.1.1传统经济学当中的“理性人”假设

首先解释“理性人”假设。这一概念源于亚当斯密的著作《国富论》。在书中他这样写道:我们每天所需的食料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师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 [26]

由此亚当斯密认为,人们基于自己理性的需求,选择了理性的行为。这一观点影响了经济市场的供求关系,乃至整个社会秩序。后来这一观点经过如帕累托西尼尔等数位大师的改进,成为古典经济学的根基。

笔者将“理性人”假设理论概括为:人是有理性的,这理性体现于作出选择之前,人们对事物有充分的认识,以及稳定的偏好。在作出选择时,人们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衡量风险与得失。最后按“利益最大化”的原则作出选择。

这也就是说,传统的经济学认为,人是理性的,人经过一系列思考考虑之后的主观效用就一定是正确、稳定、客观的。

这个理论很长一段时间内被认为是正确的、无可争议的。

2.1.2行为经济学当中的非理性概念

20世纪,心理学蓬勃发展。经济学与心理学交叉学科——行为经济学由此而来。它对人类在不确定情况中的行为决定进行探索,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行为经济学家们通过在一系列有趣的社会学和心理学实验,提出了前景理论。

该理论充分表现了人类行为决策的复杂性,这就是行为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前景理论修正了旧有的“理性人”假设:人们根据主观做出的判断,并非总是理性而正确的。当人们进行决策时会受到许多来自于外界的干扰和自身心理因素的干扰,促使人们作出许多并不总是正确的决策——即非理性的决策。

由此在行为经济学中引入了“非理性行为”(irrational behavior)的概念。通过非理性行为的系统研究,借鉴心理学研究成果,对经济学当中的人进行行为动机的分析和研究。

由此提出“新经济人”假设,即新经济人具有下列特征:他们并非永远是理性的,往往只具有有限的理性,或者是站在理性的对立面,他们同时具有心理活动的复杂性,但是作出选择时,依旧追求他们所认为的效用最大化,却误以为这就是真实的最佳选择。这一观点并没有否定传统的“理性人”假设,认可人们总是在自己所认为的理性当中去追求利益最大化,不同之处在于新的假设认为,人们做出选择时也可能存在非理性因素。即理性与非理性并存,操控着人们的选择。

其中非理性是指一切除理性行为之外的行为,这种行为同时具有经济学和心理学的双重标准——即量化衡量某一个体行为所带来的收益及所承担的风险。

恰是基于这种观念,行为经济学家对经济行为的探索方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转而探讨一系列经济行动的发生与演变,与之内部隐含着的心理因素,力求从心理学的特点着手,摸索某种经济征象与别的经济征象之间的必然联系,寻求经济过程当中由此及彼的活动轨迹,揭露经济征象的本质与规律。

2.1.3“非理性行为”的界定

由上,我们得出了在行为经济学领域“非理性”的定义:即是在心理因素作用下,人们做出的潜在风险大于收益,与理性行为有偏差的行为。

笔者认为非理性行为的判定存在以下充分必要条件,需同时满足以下两大要素:

(1)心理因素指个体做出行为决策时,赋以每个预选项以一定的“效用值”,在比较各选项的效用值大小之后,根据“利益最大化”原则做出选择。

(2)然而根据风险大于收益指根据“利益最大化”原则所做出的选择未必是真正理性的、正确的。

2.2大学生考试作弊

在高校考试是不可避免的教学环节之一。考试既能起到阶段性检验学生学习所得,激励督促学生学习,同时对于学校和教师而言,也能起到评测教学成果、反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作用。考试在检测学习效果方面的公平性、有效性是不可替代的。

然而考试作弊问题在高校普遍存在,且随着现代化设备的不断升级以及通讯手段的日益发达,大学生考试作弊问题更是层出不穷。

2.2.1考试作弊形式及特点

夹带、交换试卷、携带通讯设备、替考等。

考试作弊日益呈现出手段现代化、方式多元化、规模扩大化、行为组织化、操作职业化等特点。

2.2.2大学生考试作弊的风险与收益

考试作弊的收益有:平时不用认真上课做笔记,免去刻苦学习的成本;有好成绩带来的荣誉感以及在保研评优就业等方面的优势。

考试作弊的风险有:作弊是否一定能够提高成绩并不确定,但是作弊被抓将承担有处分,以及同学老师的批评嘲笑父母的责备等心理负担。

2.2.3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危害

考试作弊不利于学生学习成果的检测与反馈,不利于学生学业的发展,不利于大学生德育建设,且破坏了考试的公平性和有效性,在同学中营造“平时不好好学习,考试各显神通”的不良风气,以及不利于高等院校校风学风建设,不利于学校的教学管理有序进行[27]

2.3考试作弊与非理性行为

您需要先支付 5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