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相关性——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24 09:41:14
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的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而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者和残疾人、老年人则是普惠金融服务的主要受众。促进普惠金融的发展,扩大普惠金融的受众群体,使得低收入群体的理财合理化、多元化,减少社会的贫富差距,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全要素生产率,指的就是产量与具体要素投入量之比,具体来说,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称之为全要素生产率。而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可能是由于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以及生产创新所引起的,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必然会深刻影响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
而本文主要运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空间计量模型的来研究普惠金融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相关性,通过研究普惠金融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可以证实金融的广度深化是否对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增长有促进作用,从而确定普惠金融发展的必要性,同时为普惠金融的发展适当的提出建议。
自2005年联合国在小额信贷年首次提出普惠金融,旨在建立全方位、有效率的金融服务体系——以可负担的成本向社会欠发达地区、社会低收入人群提供价格合理、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普惠金融相关问题成为研究热点,国内外对普惠金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普惠金融的测算方法、影响因素以及普惠金融在减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的内容。
比如Beck提出运用每 1000 平方公里银行机构数量、存款与 GDP 比重等 8 个指标对一国(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进行测量;Sarma借鉴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HDL)的构建方法,从银行渗透度、银行服务的可利用性和使用状况三个方面选择变量,创建了普惠金融指数;李涛等对全球经济体的普惠金融指数和经济增长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在不同初始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国民受教育水平、不同法治水平和不同中小企业规模的经济体中,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确存在着一些显著差异;杜强利用面板模型进行OLS 回归,对普惠金融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从整体上看,普惠金融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关系呈倒U型;从各区域看,东部地区普惠金融抑制了经济的发展,而中西部地区普惠金融对经济发展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些研究主要是关注普惠金融的测度以及普惠金融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但是并没有相关人士研究普惠金融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相关关系。
而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也是主要集中在金融发展的深度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相关性,而并没有注重金融发展的广度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相关性。国内有学者做了这方面研究,如陈启清和贵斌威以 1978-2010 年期间中国 31 个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水平效应与增长效应,研究发现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具有负的增长效应;李健和卫平以 2000-2012 年期间中国 30 个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产生了显著的促进作用,且金融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中间渠道是技术进步而非技术效率改善。
{title}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本文旨在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方法来实证研究普惠金融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相关性以及是否存在线性。通过对普惠金融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可以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依此来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从而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
所以本文会对普惠金融程度构建普惠金融指数,可以通过服务可得性以及使用的有效性这两个维度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普惠金融指数;同时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则可能会采取数据包络分析法的Malmquist 生产率指数法来测算全要素生产率,该法可以将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增长率和技术效率增长率。
运用普惠金融指数以及全要素生产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可以通过构建空间权重矩阵解决普惠金融发展的溢出效应,同时采用适当的模型检测普惠金融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并对模型的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并为普惠金融的发展提出一些小的建议。
3. 参考文献1.李广析. 金融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效应与溢出效应的研究——基于空间溢出的视角[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