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经济学类 > 金融学 > 正文

农村金融改革路径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20 13:03:40  

1.目的及意义

1.目的和意义 :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在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村金融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金融的发展,其改革改革的阻力和问题层出不穷,改革在困难中裹足前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农民富不富,与农村金融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但在大部分地区,农村金融薄弱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做好信用建设这篇大文章。只有通过信用建设把农民培养成合格的金融主体,只有农民秉持信用自觉参与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只有把农村的信用激活并变成农村金融发展要素,农村金融改革发展才能又好又快推进。”同时,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滞后,严重阻碍着我国统一金融市场的形成。在党和国家强调城乡一体化和谐发展的新时期,如何选择合适的农村金融改革路径,就成了理论界关注与探讨的热点和焦点,本文尝试总结近十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于该问题的文献研究,梳理理论界关于农村金融改革路径选择问题的脉络。本文通过对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路径的探索研究,找出相对可行的路径,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金融做出贡献。

2.国内外研究分析: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形势下要改革农村金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大方向问题,农村金融应该走向何方。农村金融市场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它适合豪门与草根共舞,正规与非正规并存。同时,农村金融的问题,更多的是体制和制度安排上的问题,因此,完善农村金融体制和制度安排,应该是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的重点(何广文)。对此,杜晓山和何广文将普惠性金融体系理念与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结合起来,认为要发展农村经济,就必须构建一个涉及全国的普惠金融体系,强调培育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性。而在普惠金融的构建方面,学者们的思路则不尽相同。卢清波提出应在市场配置金融资源的前提下,通过政府引导和监管来进行发展与完善。刘明等则从山东省普惠金融的实证研究出发,提出了政府政策扶持、金融创新等方面的建议。王曙光和李冰冰通过构建农村金融负投资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关系的模型,对该理论模型进行分析解释和实证检验,提出库兹涅茨效应的系统性矫正框架来构建普惠金融。国外学者Almazan, A认为,金融体制改革要结合本国的具体国情,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title}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1.研究目标

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路径问题是一项涉及广泛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从多方面加以推进,特别是在深化农村金融改革,把农村信用社办成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约束机制强、财务上可持续发展、坚持商业性原则、主要为“三农”服务的金融机构。继续完善农村政策性金融服务,明确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政策性银行的职能定位,形成农村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共同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格局。本文着重探索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具体可行路径,找准相应的具体措施,特别是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在“精准扶贫”的号召下,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主要意义。

2.主要内容(提纲)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