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冲击下中小券商的转型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9 21:10:42
研究目的与意义: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和金融行业相互结合,催生出了如余额宝、理财通、支付宝等金融服务工具,推出了P2P、众筹融资等各种金融业务模式,使得我们进入了互联网金融时代。互联网金融的浪潮迅速向金融行业各个角落迅速蔓延,并对证券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这给证券公司带来的了机遇和挑战。
随着国家证券经纪业务牌照的逐步放开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一些有着丰富的用户资源,专业的金融团队和具备开展金融业务的资格的网站纷纷进军到互联网金融领域,给券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型券商。所以如果传统券商还不能积极地去改变现状,快速适应互联网带来的挑战,必将被未来所淘汰。
本文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展开讨论传统券商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所采取的措施以及成功转型的模式,为中小券商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进而转型提供建议。对于中小券商来说,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是挑战更是机遇,如果中小券商能积极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变化,搭着互联网的“快车”进行开拓创新,就能够跨越式发展。
在网络经济时代,中小型券商与互联网进行合作的动机和意愿最强,主要原因是:中小券商特别是民营股份制券商,具有比大型券商更灵活的机制和更敏捷的市场反应力;中小券商具有非常强的互联网意识;中小券商更有可能与互联网公司进行股权上的合作。因此,研究互联网对中小券商的影响,以及如何促进中小券商的转型发展显得非常有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Yii-Fen Kao和Yeong-Jia Goo(2004)[1]分析了券商经营模式的相关案例,认为中介模型的价值配置,如经纪,是基于价值网络和价值商店。经纪模式的竞争优势在于响亮的品牌名称、丰富的行业知识、成功的分销运作和特别的增值服务。Valerie和Bertrand(2006)[2]采用了98家公司在1994年至2000年间所做的行动的样本来测试在线经纪行业的模式,得出了企业的进入模式可以根据市场时机和目标能力的具体程度来区分的结论。Tsai(2013)[3]考察了互联网银行金融服务采用的影响因素,包括预期寿命、预期寿命、社会影响和感知风险等。Pin Guo(2016)[4]使用互联网金融指数基于文本挖掘和数据,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对中国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机制和功能过程的复杂性。Mei Zhang(2018)[5]介绍了电子商务安全系统,分析了在大数据条件下电子商务交易数据的确定性和安全性,并提出人们应该引导和监控电子商务。
一直以来专家学者对网络对证券公司的影响的研究没有停止过,特别是2013年以后,国家放开了网络证券的发展,国内学术界对互联网金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我国关于互联网金融形势下的券商的研究起步较晚。
谭茂(2010)[6]针对互联网金融的客户全体进行了研究,指出根据不同的互联网券商的要求,应该细分并维护客户群体,来保证客户群体的活跃性。他提出K-means聚类分析来进行将客户细分为以下四类客户,即:非常活跃的客户、奉献程度较高的客户、能够保持忠诚的客户,关系维持客户。盛浩(2012)[7]研究各大券商的经营模式,得出我国券商经纪业务模式单一,缺少高附加值、有特色和个性化服务的结论。在以往的粗放式的经营策略中,券商仅靠这种因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而形成的垄断资源就能获高额利润。而随着市场的放开,同质化的“通道服务”决定了这种粗放式的经营模价值将越来越低。他认为差异化服务和做好客户财富的适当性管理是未来决定券商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何小洲和蒋巍文(2012)[8]以投资者满意度的黑箱模型为基础,依据问卷调查获取第一手数据,对影响国内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客户满意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曹国华和张冰琪(2014)[9]回顾了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历程,分析了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经营模式和存在的风险,最后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周双庆(2014)[10]认为证券交易中存在着很多的风险,并且这些风险也是隨着社会的发展不断的变化的,而且完全可以对风险进行控制。只要风险管理制是科学的,是可行的。戴东红(2014)[11]分析了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的差异和各自的竞争优势,并提出二者互生共赢的举措。曹凤岐(2015)[12]阐述了互联网金融对中国金融生态的影响,提出传统金融创新和加强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必要性。尹海员和王盼盼(2015)[13]总结了我国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及监管现状,并分析了美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制度。他在借鉴美国监管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的设想。代永刚(2016)[14]对互联网金融对券商造成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提出券商在主动探索融合方式的同时,发展特色券商模式。庄虔华(2017)[15]分析了互联网证券生态圈的格局特征、个体定位及券商的主导作用,认为互联网证券生态圈包括多个层次,其中大型券商或互联网机构可构筑自身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