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主板与创业板羊群效应的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16:18:01
-
研究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1研究背景
一直以来,对投资者决策过程的研究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领域。随着对现实中金融市场实证研究的深入,建立在有效市场假说之上的现代金融理论正不断被金融市场中出现的异常现象所冲击。羊群效应作为异象之一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羊群效应的提出对行为金融学的研究有了重大的突破,而且相关的理论及模型也在金融领域被广泛检验及应用。
2009年7月,我国正式创建创业板,这极大的丰富了我国资本市场的结构,也为许多有潜力特别是创新型和高科技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正规的股权融资渠道。经过接近十年的蓬勃发展,在创业板上市股票已达751支,日成交量可达2100亿元。一方面创业板上市公司均属于成长性较高的创业型和高科技产业,造成了普遍风险较高;另一方面,这些公司的规模较小导致股价更容易被操纵。这些因素也造成了扭曲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投机氛围过浓等后果。不同于创业板,主板上市企业具有较大的规模以及更加稳定的盈利能力,但我国股市相比于发达国家股市仍处于发展前期,主板也存在许多突出的问题如政策影响过大,散户比例过高,追涨杀跌严重等现象。
1.2研究目的
本文基于MS-GARCH模型探索我国股市在不同的波动区间下的羊群效应,不仅从纵向上,在单独一个板块处于不同的波动区间下,还从横向上,主板与创业板的不同特点造成的波动差异的角度探究不同波动区间下的羊群效应差异以及波动性是否是造成羊群效应的原因,为降低我国股市羊群效应更好的发挥股市配置资源功能提供参考及建议。
1.3研究意义
本文区别于目前在学术界存在的对我国股市羊群效应研究,通过观察我国创业板与主板存在的差异以及MS-GARCH模型的应用,将波动与羊群效应联系起来,探究了波动是否是影响羊群效应的因素之一,还从不同时间维度以及股指期货对股市波动性的影响的角度进一步增强结论的稳健性从而使得相关管理者与投资者在判断市场是否存在羊群效应更加精确。
1.4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在羊群效应的实证方面,国外的学者主要采取了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研究基金投资者的资金集聚水平时所引入的LSV模型即通过交易双方数量不均衡程度来度量羊群效应(Lakonishok,Shleifer and Vishny,1992) 。Wermer(1999)利用该方法研究了共同基金市场的羊群效应以及对股票价格的影响。Bowe(2004)则是用LSV模型测量了在金融危机中羊群效应。另一种方法是基于股票收益率的分散度提出的,例如Christie和Huang(1995)建立起来的CH模型,通过截面收益率标准差(CSSD)检测投资收益的离散度即个股与整个市场收益率的接近程度,Chang,Cheng和Khorana(2000)在CH的基础上提出了CCK模型,通过截面绝对偏离差(CSAD)得出新兴市场的羊群效应比成熟市场更加常见。后来Demirer和Kutan(2006),Tan,Chiang,Manson和Nelling(2008),以及最近Litimi(2017)和Balcilar,Demirer和Ulusserver(2017)均是采用CSAD对羊群效应进行了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