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分析文献综述
2021-03-10 23:47:55
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领域一项重要的制度,并在多国得以推行。金融风险的多样性和传染性决定了需要推出一系列制度来控制风险,同时对存款给予保险以防止金融恐慌和脱媒等现象的出现。事实上,存款保险制度氛围隐形和显性,隐形即没有明确的制度规定而实际上给予存款保险的制度,在我国,《存款保险条例》在2014年提出并在2015年正式实行,与此同时,中小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改革进程中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分析存款保险制度的推行对于中小银行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致力于从制度本身出发,结合相关金融学理论,并在多个市场主体出发目前我国银行格局出发研究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并提出建议。
由于国外的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相对于我国更早,故在国外较早的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在20世纪,一部分优秀的外国学者就发表了存款保险制度相关的论文,例如MC Keeley于1990年发布的《Deposit Insurance, Risk, and Market Power in Banking》,DW Diamond与PHDybvig于1983年发表的的《Bank Runs, DepositInsurance, and Liquidity》,这些文献不仅结合西方国家实际情况探讨了存款保险制度本身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有利于解决的问题,对于具体内容、偿付方法的研究也较多,但关于具体内容的研究要结合各国国情,故虽然这些研究对于我国金融改革有借鉴意义,但还需更多的研究来探讨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国内的推行。我国在2014年才正式宣布推行显性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在此之前有大量的文献都是关于我国是否应该推行显性的存款准备金制度以及应该推行存款准备金制度的讨论,基于我国国情的关于存款保险制度的研究主要方面有:我是否应该引入存款保险制度、我国应该制度怎样的存款保险制度,这其中也包括了存款保险的定价等内容和对银行影响的分析,例如王玉英(2008)在《存款保险制度由“隐”到“显”变革的博弈分析——基于大银行与中小银行间的公平竞争视角》中提出隐性存款保险制度限制了中小银行的发展,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使中小银行及存款人处于同等被保护的地位,减少了存款人对大银行持有资本的依赖,同时有利于解决中小银行融资难的问题。2014年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正式推行后,不少学者开始立足于实践,通过比较研究法比较我国和外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与实施的区别,或是通过具体案例来分析存款保险制度的实行的影响,这其中不乏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在存款保险制度推行的同时,学者们也致力于对于中小银行的研究,在金融改革、市场利率化的背景下,中小银行何去何从引起了较多的关注。许多学者将二者放在一起研究,如温斌(2015)在《存款保险制度改变我国银行业竞争格局》中认为存款保险制度将推动完善多层次的银行体系,推动银行创新转型且认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制度设计可以避免因保费而导致的存款向大银行转移 ,杨志鸿(2016)在《存款保险制度正式为银行业护航》中提出重点分析存款保险制度推动公平竞争并保护存款人的利益,但大多数未从制度本身和影响的主体的方式出发来分析这些影响,本文将采取从制度本身对经济主体的影响来推及对于中小银行的影响,将各个经济主体联为一体来探讨影响并提出建议。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1)基本内容、目标:本文的主题是“我国存款制度对中小银行的影响”,本文将结合当代我国金融背景和改革状况研究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推行的具体条款,从不同金融主体出发分析可能造成的影响,再结合这些主体的影响进而分析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包括正面影响及带来的机会,负面影响可能会造成的道德风险和对中小银行发展提出的要求并提出发展建议。在本文分析中将结合中小银行历史发展状况,我国目前利率市场化改革下的中小银行现状,监管状况以及金融风险多元性和传染性来综合分析,目标是能够分析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并能够提出发展建议。在本文中,将着重突出影响,从宏观出发再到微观个体,也会立足于制度规定本身与监管的执行,立足于个人(储户)、银行及监管机构、政府不同金融主体之间的关系并且结合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与银行的风险防范来展开分析,引用行为心理学、博弈论等相关知识结合实际官方数据尽可能多方位、深层次的来探讨话题,达成对中小银行提出建设性建议的目标。
2)研究方法:归纳演绎法,即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在前人的文献基础上,进行逻辑推演,是一种归纳总结,总结对不同主体的影响,从而过渡到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再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
3)提纲如下: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主要研究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