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影子银行及其金融创新功能研究文献综述
2021-03-10 23:47:26
1研究目的与意义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影子银行体系这一概念被正式提出,并且迅速引起了金融界的广泛关注。对于这个比较全新的金融术语,目前的研究还主要停留在影子银行体系的概念、发展等基础研究领域中,对于许多深入的问题还存在空白与争议。
许多国内外学者认为影子银行以及他它过度的金融创新使得金融监管体系严重滞后于金融创新的发展从而引起了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但是迄今为止,学者对于影子银行体系这一全新的金融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成熟,尤其是在影子银行体系的金融创新功能上还存在着很多争议,这些争议导致人们对影子银行的认识与评价态度褒贬不一。所以本文想要结合我国的融资问题现状,通过对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及其金融创新功能的分析研究,论述影子银行的金融创新功能以及发展困境同时提出能够进一步促进金融创新的建议。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影子银行体系”这一专业术语最早是由剑桥大学经济学教授Geoffery Ingham 在2002年OECD出版的《货币的未来》一书中提出的。当时是对从事地下外汇交易业务各种机构的统称,与现在的概念有着很大的不同。2007年,世称“债券大王”美誉的Bill Gross在《小心“影子银行”体系》中称,影子银行是借助杠杆持有大量证券和复杂信贷产品的金融中介,是“多年来躲在没有监管的暗处,凭空把次级住房贷款打包成一大堆用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缩写命名、只有华尔街精英们才能解释清楚的投资工具”。2009年美国经济学家Kurugman在《反思大萧条:萧条经济学的回归和2008年经济危机》一书中对影子银行体系进行了专题论述,认为它是采用高财务杠杆操作,持有大量复杂金融工具的非银行性金融机构。
国内学者易宪容(2009)将影子银行体系定义为一种“信贷融资体系”通过银行贷款证券化,从证券市场获得信贷资金并且扩张信贷,是一种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看上去像传统银行,但仅行使银行功能却没有传统银行的组织机构”。文维虎等(2010)认为该体系不仅包括无银行之名而有银行或类似银行功能之实的机构,还包括这些机构的行为。也有学者将它界定为游离于监管体系之外的所有其他金融机构。袁增霆(2011)指出其本质内涵不单指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还涵盖了进一步细分的类似或替代银行业务的业务部门和金融工具,更重要的是这个体系“不仅包括非银行金融机构及其业务,还包括银行机构内部影子银行部门及业务”。 中国影子银行的实质仍然是商业银行信贷业务(裘翔和周强龙,2014),是传统贷款业务的线性延伸,银信合作的基础是银行为了规避金。融监管和行政管制,因此并不存在西方证券化债券公开市场面临的系统风险(巴曙松,2013)。陆晓明(2014)通过对比中美影子银行的系统风险发现,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风险主要来自于信贷类产品本身,并且风险比较独立。林琳、曹勇、肖涵(2016)在《中国式影子银行下的金融系统脆弱性》一文中,建立DSGE模型,对存在中国式影子银行经济框架下的企业融资行为、风险积累转化机制及其与实体经济波动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了研究,得出结论:企业通过影子银行融资行为的改变对实体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并间接对金融体系资金价格产生波动性影响,实体经济的信贷行为与金融部门之间的资金价格波动存在较强相关性。马冀(2017)在《中国影子银行的危机与监管》一文中提到我国影子银行主要是以银行贷款的替代品的形式出现的,如信托、委托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理财产品、其他金融机构(包括融资公司、典当行、担保公司、小贷款公司和金融租赁)和民间借贷。由于影子银行存在监管套利的问题,因此会破坏金融监管的效果,形成潜在的金融风险。
{title}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title} 1序论1.1影子银行体系
1.2金融创新功能
2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构成与发展
2.1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构成
2.2中国影子银行体系发展与现状
3中国影子银行体系金融创新的功能状态
3.1中外影子银行体系比较分析
3.2中国影子银行体系金融创新功能研判
3.3中国影子银行体系金融创新功能的增长效应
4中国影子银行体系金融创新功能面临的主要障碍
4.1严格僵化的行政性金融管制
4.2缺乏创新深度的金融体系结构
4.3缺乏创新动力的微观金融主体
4.4亟待优化的金融创新环境
5完善中国影子银行体系金融创新功能的政策建议
5.1国外影子银行体系实现金融创新功能的启示
5.2完善策略
本文主要融合运用文献法,历史分析法和现实研究相结合,对比分析中外影子银行体系及其金融创新功能的正负面效应,结合中国实际,借鉴经验,提出政策建议3. 参考文献[1]张明.中国影子银行:界定、成因、风险与对策[J].国际经济评论,2013(3)
[2]陆晓明.中美影子银行系统比较分析和启示[J].国际金融研究,2014(1)
[3]巴曙松.应从金融结构演进角度客观评估影子银行[J].经济纵横,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