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金融模式对农村融资的影响研究开题报告
2020-08-13 20:44:04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研究目的与意义
我国农村实行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的制度,这种制度在市场经济逐渐发展的环境下越来越显示出了它的一些弊端,这种制度造成了土地的细碎化,限制了其规模化生产,阻碍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且由于农业生产及农产品的特殊性,加之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经营的农民无法掌握及时有效的市场信息,由此导致生产的盲目性以及农民在市场竞争中的劣势地位。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使进城务工的农民越来越多,农村的精壮劳动力过度流失,剩下老幼妇孺作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显然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十分不利。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大多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资源不断流入城市。随着“三农”问题的提出与备受关注,很多学者将目光投入了这一领域。对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近些年来以发展农村融资作为解决这一问题的路径之一越来越受到关注与重视。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数量逐年递增,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但各种问题也随之逐渐显现,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合作社发展规模小、实力弱,合作社的内部组织机制运行不规范等问题。其中最严重的莫过于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资金制约,及产生的内置金融异化。针对这一问题李昌平提出的内置金融观点非常有借鉴意义,通过乡村熟人社会将包括土地在内的农村资产信用化。农民通过参与合作社等组织的方式使自有的资产进行流通,丰富了融资渠道的同时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小农户信用不足导致的融资少融资难的困境。农村合作社在增加信用的同时也起到资产流通市场和监管机制的作用。通过这一创新促进了城镇化进程,帮助更多人口便利的脱离土地资产。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1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文在基于近期内置金融研究和农村融资相关文献基础上,结合现阶段加快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土地流转的背景,从我国农村合作社的融资渠道着手,针对农村合作社等机构融资业务现状,意在探寻新融资方式,来试图化解农村信用地下融资难和土地等资产流通性低的难题。本文的基本内容大致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序论,包括本文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主要表明现阶段农村融资的困境。第二部分详细介绍新提出的内置金融模式,探讨其在各方面与传统模式的区别以及优缺点。第三部分重在探究内置金融与农村融资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是讨论内置金融模式对于农村融资的影响,将其细分为几个方面。论文最后一部分总结了本次研究成果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2拟采用的技术方案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6-8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研究内容,了解研究所需的研究方法,确定方案并完成开题报告。
第9-11周:对相关理论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并完成初稿。
第12-13周:根据论文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 杨雅如.我国农村合作社的制度供给问题研究[m]. 人民出版社,2013
[2] 温铁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困境与出路[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 陈晓华. 农民合作社发展的重大问题与推进措施[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