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产业集聚效应研究毕业论文
2020-02-19 17:01:34
摘 要
随着相关文件的颁布,体育产业的发展已被提至国家战略高度,作为近年来的“朝阳产业”,其已成为了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由于产业集聚能够带来诸多正向效应,故中国的体育产业在空间上初步显现出集聚效应,目前已形成晋江、深圳、苏南等36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和数个相对成熟的产业集群。本文通过阐述中国体育产业整体发展状况,测算中国体育产业集聚水平,探究形成产业集聚效应的相关影响因素,最后从政府职能、创新研发、商业运作、产业融合、人力资本等方面提出相应的产业发展路径。
关键词:体育产业;产业集聚;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ABSTRACT
With the promulgation of relevant documents,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industry has been raised to the national strategic level. As a "sunrise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regional economic growth. As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can bring many positive effects, China's sports industry initially shows agglomeration effect in space. At present, 36 national sports industry demonstration bases and several relatively mature industrial clusters have been formed in Jinjiang, Shenzhen and southern Jiangsu.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China's sports industry, calculates the level of China's sports industry agglomeration, explores the relevant factors affecting the formation of industrial agglomeration effect,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ath from the aspects of government functions, innovation and research, business operation, industrial integration, human capital, etc.
Key Words:Sport Industry;Industrial Agglomeration;National Sports Industry Demonstration Base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
1.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
1.2.1研究对象 2
1.2.2研究方法 2
第二章 文献综述 4
第三章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6
3.1 中国体育产业总体发展情况 6
3.2 经典案例说明 7
3.2.1 晋江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 7
3.2.2 北京体育服务业集群 9
3.3 中国体育产业集聚目前存在的问题 9
3.3.1 体育用品制造业 9
3.3.2 体育服务业 10
第四章 实证研究 13
4.1 数据来源 13
4.2 变量选取 13
4.2.1 市场集中度 13
4.2.2 基尼系数 14
4.2.3 区位熵 14
4.3 模型构建 14
4.3.1权重分析模型 15
4.3.2 集聚效应模型 15
第五章 产业集聚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17
5.1 变量选取 17
5.2 回归分析 17
第六章 对策建议 21
6.1 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提高集聚效应辐射能力 21
6.2 加大创新研发力度,提升体育产业集聚质量 21
6.3 充分挖掘体育赛事价值,推动顶级赛事群形成 22
6.4 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实现产业间的融合渗透 23
6.5 走产学研融合道路,注重体育人力资源培养 23
参考文献 24
致谢 25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体育产业是指集体育用品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中国的体育产业主要由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服务业组成。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要大力开发我国体育产业潜在的市场空间,利用体育产业扩大内需,制造新的消费点,创造新的消费需求,到2025年体育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5万亿。2016年6月27日,李克强总理在出席2016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时致辞,强调深化消费的主导作用,指出“五大幸福产业”,即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的快速发展,在拉动消费增长的同时,也促进了消费升级。可以看出,体育产业的发展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在我国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锻炼、体育赛事观赏和体育用品消费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这促使居民对体育用品和体育服务产生了更大的需求。不仅是相关企业,而且国家层面业愈发重视体育产业集聚,充分认识到体育产业集聚所带来的规模、成本、信息、基础设施共享等多方面的优势,国内外诸多成功案例表明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对于推动区域乃至一国经济发展具有正向作用。
产业集聚是指在特定区域内,某一类产业所需的生产要素或相关企业不断向某一空间汇聚,最终形成一个具备高度竞争优势的群体。根据这一定义,本文将体育产业集聚定义为某一区域内与体育用品生产、销售、服务等有关的各企业的生产要素不断聚集,从而形成一个产业集群,这样的集群是为了共享专业化的基础设施、人力资源、投融资优惠政策和完善的市场服务等。国外的体育产业集聚有过诸多成功案例,例如美国职业篮球联盟、职业棒球联赛、北美冰球等冬季项目、巴西和意大利的足球产业集群等,都已经成为各国财政税收增长的重要来源。目前,我国已形成了三大代表性体育产业集群,分别是北京体育服务业集群、福建晋江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和长三角赛事观赏业集群。
本文将对我国体育产业集聚效应进行测度,探究体育产业集聚对我国体育产业乃至国民经济有何重要影响,从提高我国体育产业集聚水平和质量入手,研究中国的体育产业发展如何形成自身发展特色和优势,提高自主创新研发能力,促进和培育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群的进一步形成。
1.2 研究对象和方法
1.2.1研究对象
由于考虑到数据可得性,本文将北京体育服务业集群和福建晋江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两大产业集群总体发展情况进行综述和评价;测算晋江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的市场集中度、基尼系数和区位熵,构建权重分析模型和集聚效应模型,根据计算结果得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2.2研究方法
本文拟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
首先,在国家体育总局官方网站查询、了解近年来关于体育产业的相关政策文件,随后在中国知网查阅国内外相关学术文献,了解当前我国学者对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产业集聚的理论和实证研究进展,以“体育产业集聚”为主题或关键词,共搜集到68篇符合本文研究主题的相关文献,并引用19篇作为主要参考文献。
通过运用经济学中的增长极理论,进行产业集聚效应模型的构建,选取我国体育产业集群市场集中度、基尼系数和区位熵三个指标,对其产业布局与结构状况进行测定与描述,计算出三大指标的权重和集聚效应指数,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针对性较强、合理可行的发展对策。
构建产业集聚效应模型:
(1.1)
其中,表示产业集聚效应指数,表示权重,代表行业集中度,代表基尼系数,代表区位熵。
构建该模型的目的在于确定中国体育产业的集聚效应的强弱,能够清楚地描述出产业布局与产业结构状况。当集聚效应指数1时,表明该地区的产业分布状况不均衡;当集聚效应指数处于0.5-1之间,说明该地区产业分布状况较为均衡;当集聚效应指数处于0-0.5时,表明该地区产业分布均衡性相对最好,各产业之间发展水平差距较小。
市场集中度计算公式如下:
, n (1.2)
其中,代表某一行业内规模最大或产值最多的n家企业的市场集中度,代表第i家企业产值,N代表行业内企业数量。
市场集中度可以用于判断特定区域产业内部企业的竞争状态,通常选取产业中规模排名前四位、前五位或前八位的企业来进行测算,如果的取值越大,说明该产业集中度越高,市场竞争趋向于垄断,反之则趋向于竞争。
基尼系数计算公式如下:
,0 (1.3)
其中,G代表基尼系数,为某行业就业人数(或产值)占全国该行业就业人数(或产值)的比重,为i区域为该地区就业人数(或产值)占全国总就业人数(或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对所有地区的基尼系数进行加总,就可得出某行业的空间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用来衡量某一区域内产业空间分布的均衡性,如果该系数取值越接近1,则说明该产业在该区域内集中度较高,该产业集中分布于该区域,集聚的程度较高。
区位熵计算公式如下:
(1.4)
其中,为j地区i产业的产值(或就业人数),等式右边分式的分子表示j地区i产业总产值占该地区工业总产值比重,分母表示全国i产业的总产值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
区位熵又被称为专门化率,主要用于判定某一区域内的优势产业,其测算值可以反映区域内某一产业的专门化率,表明产业在一定范围内是否拥有明显的产业优势。通常来说,如果区位熵取值大于1.5,则可以判断该产业在该区域内具有比较明显的产业优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我国对于体育产业集聚效应的研究起步较晚,于2005年首次出现相关文献,故研究基础较为薄弱,各大期刊上相关文献较少,多数专注于简单分析各个区域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多以理论分析为主,所提出的研究建议在模型构建、可行性、科学性、时间安排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
Chelladurai(1994)[1]首次对体育产业进行分类,分为体育经济活动、体育竞赛和参与体育活动三类。弓文(2011)[2]统一了信息熵、行业集中度、区位基尼系数、空间分离指数、区位熵等五种方法对我国体育产业的集聚程度进行测度,认为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产业集聚程度相较于体育服务业更高,且高水平地区与低水平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差距过大,对于经济发达地区,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来说,体育用品制造业集聚程度高这一现象将会持续存在。李亚慰(2014)[3]以增长极理论为基础构建四种产业模型测算长三角各地区体育产业布局情况,指出体育产业的极化、辐射效应在长三角地区逐步显现,但整个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折射出全国体育产业也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Shumin Zhang、Wei Guo等人(2018)[4]选取校园足球项目对其进行集聚与辐射效应分析,认为投资、地理环境和国家政策是影响其发展的三个主要因素。
近三年来,随着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增长中的地位愈发显著,多个国家级体育产业基地相继成立,部分学者从体育产业基地角度研究体育产业集聚。林靖楠[5](2017)将研究目标聚焦于晋江体育产业基地,通过解读近五年国家出台扶持体育产业的相关政策,以晋江地区体育产业相关数据为基础对其体育产业集聚水平进行定量测度和辨识,提出应优化体育产业生产要素资源配置、合理促进资源流动、着力平衡产业间发展水平等对策。姜同仁、张林[6](2018)等学者从研究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发展态势入手,提出要通过强化标杆、转型升级、强化监管、统筹合作来发掘推动体育产业持续增长的潜力。
除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相关交叉学科的研究方法也多次被相关学者采纳,例如地理科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此领域运用广泛,该方法主要思路是从经济发展与时空分布的关系出发研究相关问题。吴亚菲(2017)[7]以空间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的核心理论为基础,创造性地综合运用城市流强度模型、断裂点模型、经济联系强度模型等模型,全方位地对长三角城市化水平和体育产业协同效应进行分析,认为应进一步研究如何更加科学测度产业集群和城市群的协同效应以及产业集群的发展如何突破城市边界。钟敬秋等人(2018)[8]利用新经济地理学中的点—轴开发理论, 对我国体育产业进行布局优化分析, 得出工业发展基础和居民生活消费水平对体育产业影响较大的结论, 提出应以我国经济空间格局为依托,合理布局各个区域体育产业。此外,James J. Zhang、 Euisoo Kim、Brandon Mastromartino等人(2018)[9]用市场营销学的视角剖析发展中国家的体育产业集聚在全球化背景之下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根据上述学者已有的研究结果,不难发现,大多数学者更多地专注于我国体育产业的总体发展而忽视个体研究,对于特定区域、特定行业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透彻。故本文将立足于我国目前发展最为成熟的的晋江体育产业基地的研究,将其作为整个中国体育产业的一个缩影,以更为直观的数据图表和实证研究为主要手段,以点带面透视我国体育产业目前发展现状,力求在已有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更具可行性的对策建议。
第三章 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中国体育产业总体发展情况
“十二五”时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取得较大突破(见图3.1)。2015年,我国体育产业生产总值逾1.5万亿元,产业增加值为4737亿元,增长率达到17.30%,占GDP比例为0.7%。根据《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预计到2020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超过3万亿元,从业人员将超过600万人,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将首次突破1%。
图3.1 “十二五”时期中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及增长速度趋势图
数据来源:《36Kr_体育行业研究报告》
目前,我国体育产业内涵丰富,但产业结构还不够合理,需要进一步改善和优化。我国体育产业已初步形成以职业体育竞赛表演和群众休闲健身为驱动,体育用品制造为支柱,体育旅游、体育场馆、体育彩票、体育传媒、体育教育等也呈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体育与互联网、健康、金融、娱乐、养老等产业的融合日益紧密。2014年,我国体育产业收入有79%来自体育服饰和体育用品制造等,这一比例远超欧美发达国家。但由于体育联赛市场化和职业化程度较低,赛事运营水平和经验有限,导致只有大约20%的收入来自于诸如体育赛事运营、体育培训、体育赛事转播等体育服务业(见图3.2),这是“十三五”期间我国体育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图3.2 2014年中国体育产业收入结构
数据来源:根据《36Kr_体育行业研究报告》整理
随着加快取消体育组织机构与行政机关挂钩、精简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体育赛事办赛门槛、放宽转播权销售限制、建立体育商贸平台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中国体育产业的市场化和职业化都将进一步深化,发展活力进一步释放,在突破僵化的体育举国体制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今后的体育产业发展将主要由两方面拉动,一是形成专业化赛事群,从而带动体育基础设施、专业体育场馆、地方体育俱乐部和联盟等方面的发展,二是在全民健身理念的引领下,大力推动群众体育规模的扩大,从而带动群众性体育赛事、体育用品和体育健身培训等行业的进步。
3.2 经典案例说明
3.2.1 晋江体育用品制造业集群
截止到2018年,全国范围内已有36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55个示范单位、28个示范项目获批,类型涵盖体育用品、体育场馆、体育旅游和健身休闲等,基本覆盖体育产业的所有细分领域。
2007年12月,作为我国第三个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晋江体育产业基地正式获批成立,其已成为我国最为成熟的体育用品制造基地。2011年-2016年,晋江市体育产业产值从983.68亿元增长至1472.33亿,增幅超过30%,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见图3.3)。
图3.3 晋江市2011-2016年体育产业产值
数据来源:福建省体育局
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共创造工业增加值897.7亿元,其中晋江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这一数据超过了425亿元,占比近48%,雄踞全国之首,领先第二名的深圳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近26%(见表3.1),对当年晋江GDP贡献率达26.24%,是晋江地区的不可撼动的第一支柱产业,产业规模居全国县域第一。
表3.1 2015年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体育产业规模一览表(部分)
基地名称 | 增加值/亿元 | 占比/% |
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 897.7 | 100 |
晋江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 425.1 | 47.4 |
深圳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 190.0 | 21.5 |
苏南(县域)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 116.9 | 13.0 |
乐陵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 65.0 | 7.2 |
登封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 | 30.0 | 3.3 |
数据来源:国家体育总局数据库
该体育产业基地以运动鞋服制造业为产业的主要支撑,目前已集聚了3000多家体育用品生产企业、1500 多家鞋服辅料配套工厂及 3000 多家保障体育产业顺利发展的相关企业,其中年产值达2000 万以上的企业有 404 家,诞生了知名体育用品品牌安踏、361度、匹克等,形成了生产、销售、策划、咨询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体育用品产业链。
3.2.2 北京体育服务业集群
体育服务业包含体育健身娱乐业、体育健身培训业、体育竞赛表演业等,其基础是在体育场馆内或利用体育设施向消费者提供体育产品,如提供体育锻炼器材、专业的体育教练进行教学、观赏体育赛事等。部分学者提出,体育彩票、体育传播、体育旅游等也应被纳入体育服务业范畴,成为体育服务业的下游衍生产业。[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