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技术联盟治理模式的案例分析文献综述
2020-05-19 21:33:17
文 献 综 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在激烈的竞争中,技术性变化的创新能够对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新的组合,建立更高效率的生产体系,获得更大的利润。但是在这总体的技术创新的时代,企业间的技术创新在不断地合作,融合交织,形成一种新的合作方式,达成共赢的局面。在这个背景下,技术联盟成为企业合作创新的一种主流模式,是当今企业能够获得技术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技术联盟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的技术联盟也在逐步发展,但也存在许多问题,研究我国的技术联盟治理模式对我国的技术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关于技术联盟的研究
对于技术联盟,很多学者对于这个问题从产生因素和发展方面等进行研究。
技术联盟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互相联合致力于技术开发的行为。其中徐小三和赵顺龙(2010)讨论了技术联盟形成动因问题,并在分析理论界对于技术联盟形成动因三种倾向性解释的基础上,指出技术联盟形成动因是一个三维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知识整合维度、知识获取维度、知识创造维度。
沈为良(2013)提出技术联盟已成为企业适应全球经济的一种有效模式,通过分享联盟成员的有效资源,知识和能力,加速技术资源整合利用。以形成自身优势,是企业适应变化的新手段。而技术联盟建立的基点是组织间互相学习能力,这种学习能力将产生一定的学习成本。
王慧瑾(2010)则认为建立在企业动态联盟基础上的技术联盟是一种新的组织模式,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总结了联盟创新的因素,经济、政策、法规企业组织文化,组织模式,自身能力以及影响系统沟通的因素对联盟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周军杰(2010)道出技术联盟组建谈判带来的时间延迟所造成的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会对企业技术联盟的组建产生重要影响。
孙秋碧(2013)特别提出技术标准联盟的核心资产具有排他性、非竞争性和公共产品特征,其控制权配置包括单边控制、共同控制和共享控制三种模式。联盟核心资产的控制权对联盟成员企业之间互相披露和共享隐性技术知识的程度产生影响。在不同治理结构控制权模式下,如何配置技术标准联盟控制权,将影响联盟成员企业的技术知识共享和他们在合作过程中继续投入(努力)水平的决策。
二 、关于联盟治理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