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交通运输类 > 交通运输 > 正文

武钢工业港成品码头库场货位优化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4 16:18:55  

1.目的及意义

目前国内成品码头货场一直沿用传统的主要依靠人工协调处理整个生产运转的管理模式,存在着装卸效率和堆场利用率低、码头吞吐量不高、信息获取滞后等一系列问题,无法满足现代物流的信息化要求,成为影响港口总体竞争力提高的瓶颈。码头货类繁多,尺寸不一,造成堆放时准确描述货物位置变得十分困难,因此货物的位置信息描述不尽详细,混票误装的现象时有发生,货运部门制定计划时,无法准确高效地掌握货场信息,这不仅影响了装卸作业的效率,也大大增加了货运调度部门制定进场计划的难度,堆场利用率难以提高,造成实际生产过程中的不良性循环。有时还由于堆存不规范,造成集港时集港车辆堵塞道路,装船时找不到货物的现象[1-2]。因此,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成品货码头生产管理水平,对于港口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

目前,国内外已经有相关学者对码头库场货位优化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国内方面,沈国华[3](2003)进行调查研究和收集大量数据的基础之上,分析了制约武钢工业港成品码头生产能力的关键因素,并对它们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并借助现代物流理论和信息技术,建立了物流模型,提出了武钢工业港成品码头船舶货物配载的原则和解决武钢工业港不合理“加载”作业的优化方法。

朱宏伟[4](2004)先分析了武钢工业港的生产现状、物流系统的组成以及货流的特点,指出了工业港物流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需要优化的具体内容;又根据港口物流优化理论,选取对物流系统影响最大的货位选择进行优化,并建立起粉矿和块矿的数学模型,同时运用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再按照模型求解的结论,选取了两个较优的方案与原方案一起组成一个评选方案集,并对三种优化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给出了最优的方案,同时给出了工业港物流系统优化的基本措施;最后提出了物流系统优化实施的保障措施。

郭媚[5] (2006)对码头堆场操作中的堆存空间和场桥两种主要资源进行优化管理,以提高港口作业的经济性和运作效率。给出堆场装卸机械(龙门吊)和堆存空间之间的相关成本模型,对影响堆场操作的各个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为码头堆场管理提供定量的决策依据。随后又提出了为龙门吊编制集装箱装卸运输计划的SAM模型,并采用了遗传算法(GA)对模型进行求解。

郑凌莺[6](2006)通过介绍目前对于货位优化的一般优化方法, 且对这几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对于货位优化这一实际多目标优化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并提出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来解决。

沙梅等[7](2013) 在文中将优化方法与仿真技术方法相结合, 对集装箱码头堆场的布局进行了优化和仿真研究。利用遗传算法对数学模型进行求解, 得出了一个较优的布局方案, 最后利用仿真技术对洋山港集装箱码头进行了实例分析。

周丽梅[8](2014) 在论文中采用“格局-过程-机制-优化”分析方法,对港口的空间形态、演化过程、形成机制以及优化控制展开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对国内外港口研究历程进行梳理与回顾,指出全球化是港口体系重组和结构性调整的重要力量。未来应加强区域化对港口体系与港口物流网络整合作用的研究,加强绿色技术和信息技术在港口中的应用研究,并亟待开展港口空间结构与用地布局研究。同时围绕港口的空间属性开展图解评述,指出现有研究成果港口体系模型多于港口单体模型,有必要深入港口内部,对港口空间组织与布局规律进行研究,以完善港口用地优化的空间模型方法。

胡东坡等[9](2016)以煤炭码头为例,基于其运作流程,提出了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堆场网格化利用规则,建立了涵盖开放式散赁码头各环节的调度仿真模型。

檀财茂等[10](2016)针对集装箱码头堆场空间及龙门吊设备资源紧缺时的堆场空间资源分配问题,利用整数规划方法建立集装箱堆场空间分配两阶段优化模型.第一阶段模型(M1)对同一箱区内的航线进行组合配对,目标是最大化堆场共享箱区的数量;第二阶段模型(M2)对M1中生成的航线组合进行堆场空间位置分配,目标是周期内总运输成本最小.结合港口实际数据设计数值实验,验证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