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交通运输类 > 交通工程 > 正文

地铁施工区的慢行交通组织优化文献综述

 2020-05-02 17:09:14  

1.目的及意义

1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研究现状)

1.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生活质量迅速攀升,人们的出行需求越来越大,仅靠公共汽车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地铁有着快速迅捷、安全舒适、准点、环境污染小,运量大等优点,由于其耗资大建设周期长,且路线贯穿城市主线干道(人流量交通量较大)因此对原有的交通环境影响深远。

2016年“共享单车”这一概念产生,从此火遍全国,在自行车出行人群比例显著提高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交通问题,如乱停乱放、占用非机动车道等。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127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其中46%的死者为行人、骑摩托车和自行车的人。而在其中发生在地铁施工区的事故数量占据了一大部分,且因为慢行交通自主随意灵活性较强,管理十分困难。

截至2018年1月,武汉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270万乘次,最高日客运量达347.1万乘次,稳居全国第六,客流强度1.5-1.8万人次/公里,占全市公交客运量38%。2018年武汉多个地铁线路同时施工,处于人流车流密集区域,交通环境复杂,且没有形成系统规划。若不加以设计,对居民出行机动车运行安全危害不容忽视,由此地铁施工区慢行交通组织优化变得极为迫切。

1.2研究现状

1.2.1慢行交通

国外对其研究起步早,Monheim[1]强调了使城市中心适应新的生活方式的行人专用区的重要性,从人的角度强调了城市中心作为一个休闲、旅游和文化集中点的重要性。Pharoah[2]提倡将将自行车与行人分开来考虑,应当在一体化的方式下将非机动方式特性理解清楚,并与机动车一起规划。James和Brog[3]倡导通过个性化的市场营销来改变使用需求,将机动车转为慢行交通者。慢行交通作为城市居民短途出行首选的交通方式,不仅能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增加其路网可接入性,“慢行交通 公共交通”的接驳更是绿色发展模式的必然选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孙洪涛[4]通过将低碳与慢行交通的概念相结合,在比较国内外建设和运营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全面系统的论述了低碳理念下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的原则、方法以及支撑体系等,以低碳思想为核心探讨西安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设计的细节和方法。姚晓文[5]在《小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研究》中在分析研究慢行交通系统构成与特点的基础上,提出适应于中小城市的慢行交通系统规划策略,以宏观(建立分工明确的交通系统)、中观(设立功能多样的慢行优先区)、微观(打造绿色宜人的慢行节点)三个层面,以具体实例对其慢行交通系统进行概念性规划。中南大学的吴洁[6]归纳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构建的要素,根据各项要素将通达性与设施完备度作为城市慢行交通评价体系的主要指标。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