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交通运输类 > 交通工程 > 正文

交通仿真中宏观与微观层面对接技术研究及其在武汉市的应用文献综述

 2020-04-24 09:39:32  

1.目的及意义

1.研究背景及意义


截止目前,武汉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260万辆,而且仍在快速增长中,已经出现了明显的道路供需矛盾,造成了常年居高不下的交通拥堵指数,以及不到25km/h的工作日高峰时段道路通行速度。

道路网络是城市的骨干和血脉,对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交通规划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未来发展。由于交通系统变量、参数繁多,难以建立纯粹的数学模型,因此交通规划方案实施之前需要借助一定的系统工具进行分析,确定城市交通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宏观交通仿真模型主要用于研究分析交通设施的新建与扩建、宏观管理措施及交通发展政策等。微观仿真采用基于单个车辆行为的微观交通流模型,主要从车辆的行驶行为、车道组的设置及交通设施的配置等各个微观细节来分析交通系统的特征或者优化其性能。

利用交通仿真技术对武汉市重点区域的交通拥堵情况进行详细研究,对相关部门制定合理的交通管控和规划对策意义重大。


2.国内外研究现状

邓兴栋博士[4]提到,交通仿真系统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伦敦交通研究和芝加哥区域交通研究(CATS)所建立起来的交通仿真系统是公认的第一代综合交通仿真系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交通仿真系统在国外的应用日趋成熟。在吴娇蓉教授[1]编纂的《交通系统仿真及应用》中将交通仿真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 诞生期,指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

    该阶段主要以优化交通信号为目的,由于当时计算机运算能力低,多采用宏观交通模型。因此仿真效果不理想,虽然该时期的交通仿真达不到人们预期的效果,但是该阶段已经对跟驰行驶、换道、行车冲突等常见的交通现象进行了描述,为后期交通仿真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依据。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