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交通运输类 > 交通工程 > 正文

电动自行车事故案例分析与安全对策文献综述

 2020-04-08 16:48:35  

文 献 综 述

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绿色交通工具,以其环保、经济、节能、舒适等优势受到人们的青睐,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城市交通中主要代步工具之一。然而,随着电动自行车的普及,电动自行车事故也逐年攀升,并呈上升趋势。从全国的统计数据来看,2007年电动自行车肇事交通事故为5191起,造成602人死亡、5700人受伤。2007年电动自行车造成的交通事故数量首次超过自行车,标志着电动自行车已超越自行车成为非机动车交通事故的第一大群体,电动自行车的安全形势刻不容缓。

1.背景和研究意义

从近几年的交通事故统计来看,电动自行车逐步成为交通事故的”新宠”,交通安全的第一”杀手”。根据事故年鉴,中国交通事故从2002年的77.3万起到2009 年的23.8万起,有了明显下降,但是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却在不断上升。仅浙江省自2006年起,电动自行车事故已连续四年攀升,2009年浙江省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事故占交通事故死亡总数的10.95%,死亡人数达798人,比2006年上升了86.45%,这意味着,浙江省每天都有两个人死于电动自行车事故。据山东省公安厅交警总队的统计,从2008年到2010年三年时间,电动自行道路交通事故占全部非机动车交通事故的6成以上。其中造成114人死亡。根据郑州市交巡警支队2007年的调查数据,郑州市区涉及电动自行车的交通事故平均每天220 起左右,上升速度惊人。数据表明,电动自行车已经成为影响城乡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隐患。

因此,通过分析电动自行车事故案例,找出安全对策,保证电动自行车在城市交通中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使电动自行车事故率降低,对居民的行车安全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有重要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分析

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比我国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电动自行车的发展现状,可以大致得到以下结论:我国的电动自行车保有量是世界第一,相比于其他国家例如美国和日本,数量上远远超过了他们,但是电动自行车的技术方面和相关管理方面还有很大的差距。对于电动自行车安全方面,国外的研究较少,而我国学者对提高电动自行车安全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

西南交通大学罗江凡在其硕士论文中分析了电动自行车发展的现状、电动自行车交通安全事故的类型和原因、骑车人的交通行为以及电动自行车的机械特性,并且运用交通冲突技术和碰撞理论,从对电动自行车的车重、车速、车架等的方面分析,深入的研究了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特性,在其文中提出了电动自行车的分类管理的方法,将其分别纳入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的行列,又提出了通过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方式来解决电动自行车带来的交通安全、交通管理、环境污染等问题[1]。西南交通大学马国忠教授在详细分析电动自行车管理问题、发展影响因素、安全特性、交通特性等以及借鉴国外管理政策的基础上,对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特性进行了详实的分析,指出电动自行车的单车质量与设计时速是影响其安全特性的主要因素,同时指出合理的调节城市交通结构与加大优先发展公交力度来引导电动自行车发展和使用,规范电动自行车的出行行为[2]。重庆交通大学石臣鹏在其硕士论文中客观分析了中国电动自行车交通迅速发展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分析了电动自行车的交通特性和对交通流的干扰,并从力学的角度研究了电动自行车的行驶稳定性、碰撞特性和人机工程特性,得出了速度和质量是导致电动自行车交通事故严重程度增大的主要因素。最后将力学和法律知识结合起来对电动自行车交通进行了分析,科学分析了电动自行车的安全特性和法律对电动自行车规定的不足以及管理存在的问题[3]。江苏省张家港市公安局宋力交警和吴海军交警对涉及电动自行车的 49例道路交通事故中电动自行车驾驶员的损伤特点进行了回顾分析和总结,并与道路交通事故中电动自行车乘员、二轮摩托车驾驶员、自行车骑行者的损伤特点进行了比较[4]。还有许多研究的成果就不一一赘述了,对于他们的引用将在论文中有所体现。

因此,本论文将在充分吸取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就电动车事故案例分析这一角度切入,分析事故原因,从多个角度来探讨电动车安全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安全对策,以期对电动自行车事故的减少有所帮助。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