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大桥封闭施工对过江轮渡带来的影响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12 20:17:59
文#160;献 综 述
南京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下关和浦口区桥北之间,是长江上第一座由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双层式铁路、公路两用桥梁,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南京重要的交通通道。从建造初期到现在,长江大桥经历了大大小小十几次的维修,其中就有几次大修,为期几个月,使它延续更长的寿命。因此,长江大桥成为了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联通南京长江两岸的主要交通通道。而历史上的为期较长的几次大修,施工期间就对大桥进行了封闭,这对过江轮渡带来了影响。以往这影响还不太大,但随着交通的发展,影响与日俱增。最近,南京长江大桥已经进行了将为期长达27个月的维修,于2016年10月28日22点整全封闭。这加剧了对过江轮渡的影响,使其停靠时间更加密集,甚至15分钟一个班次。对此,需要分析这种影响的程度范围,还需要研究一下对策来缓解这种影响。
从这几年的相关的期刊杂志和书籍收集了大量的关于这方面的参考文献,以此来更好的完成本论文。
国内在这方面比较有经验,在轮渡的体系规划、交通服务模式、运营策略、乘客出行特征、客流调查等方面的研究都有明显的进展,与之相关的参考文献如下:
叶亮、贺宁[1]在《SP 调查的非集计模型在水上巴士交通中的应用》中通过SP 调查的非集计模型,介绍了SP调查及非集计模型的定义、国内外的应用背景。此外,以黄浦江水上巴为例,介绍了其设计思路、服务模型选择与需求预测,运用了SP调查及非集计模型。
刘耀平等人[2]在《广州市水上巴士乘客出行特征分析》中对广州市水上巴士客流的现状以及发展的趋势进行了调查与研究,把调查内容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是乘客的基本信息,第二是乘客所乘水上巴士的相关信息,第三是乘客所选择的价格与时间的组合,第四是乘客对所乘水上巴士的态度。另外,根据调查得到的客流数据以及运用调查问卷对乘客的出行特征进行分析,比如出行的次数、出行的目的、出行的时空分布、换乘方式等。通过分析出行特征对于改善水上巴士的运营提出了一些建议,如:路线的合理调整、服务质量的提高、宣传水上巴士等。
田晟、李亚飞[3]在《广州市水上巴士客流调查与分析》中对广州水上巴士的客流进行了调查并研究,通过对广州一些重点码头居民以及水上巴士乘客的调查,分析研究了广州市民乘客的出行特征与水上巴士的相关信息。根据调查内容和分析成果,找出了广州水上巴士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安全意识等。
关金平等人[4]在《广州市水上巴士低乘坐率问题调查研究与对策》中对因广州水上巴士乘客少而导致的低乘坐率问题进行了一些调查与分析。通过调查,找到了一些乘客少的原因与乘船要素,如:目的地离码头远、等待时间长等。此外,还调查分析了滨江的交通需求及站点设置,有四个潜在站点:海幢码头、星海音乐厅、珠江新城、广州大学城。针对水上巴士的不良之处,提供了一些完善的建议。
李军、黄莎[5]在《广州市水上巴士换乘等待时间优化研究》中进行了广州市水上巴士换乘等待时间的调查,介绍了静态协调和动态协调两种换乘站点车辆协调。以此了解了广州市水上巴士的基本情况,即线路运营情况。根据这些情况,建立了换乘等待时间优化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假设、求解和验证。再通过实例来运用模型计算求解,借此来分析模型及算法的适用性。
杨阳[6]在《广州市水上巴士运营社会效益综合评价研究》就广州市水上巴士的运营和其社会效益进行了调查与研究。通过对广州水上巴士的运营状况的分析以及其社会效益的研究,了解了广州水上巴士的现状。此外,还运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来了解水上巴士乘客的满意程度及建议。根据调查所得数据,建立了广州水上巴士的社会效益评价体系,以此来促进经济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另外,还建立了水上巴士运营社会效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介绍了模糊数学的概念和模型的建立过程。对此,研究了模型的适用范围及条件。最终,根据广州水上巴士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发展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