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光下Pd/ZrO2催化芳香类醛与硫酚制备二苯巯基甲基苯类化合物文献综述
2020-05-05 20:16:14
文 献 综 述硫代缩醛是非常有价值的多功能砌块,广泛应用于具有生物活性和医药类化合物的合成[1], 硫代缩醛的合成最直接的方法是硫醇和醛或酮的缩合,但是该方法通常要使用强的布朗酸或路易斯酸做催化剂,或者使用高能量的微波或紫外来激活羰基,苛刻的反应条件不仅影响官能团的耐受性[2],而且使制备和产品纯化过程变得繁琐和困难,这些缺点限制了硫代缩醛在合成中的应用,因此寻找硫醇与醛或酮温和的、低成本的缩合条件显得十分有必要。
因此,现在仍然非常迫切并且非常希望在醛和硫醇之间找到温和的,成本有效的缩合反应条件以制备硫缩醛。
1 光催化技术的研究进展光催化技术是在20世纪70年代诞生的一项基础纳米技术。
1972年,Fujishima和Honda研究发现TiO2单晶电极能够在光照条件下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氧气,这一开创性的工作标志着应用光电现象光解水制氧研究的全面启动。
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Fe2O3沉积TiO2为光催化剂由氢气和氮气成功合成氨的报道[3],引起了人们对光催化合成的极大关注。
1983年,芳香卤代烃的催化羰基化反应的实现,标志着光催化技术开始应用于有机合成领域。
在深入研究了光催化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人们发现与传统催化体系相比,光催化作用通常在简单温和的条件下即可发生,既避免了传统有机合成中所釆用的复杂步骤和苟刻条件,又减少了一些毒性或者腐烛性溶剂的使用,能很好地解决由此带来的各种环境和能源问题,还可以通过优化反应条件来实现对某些目标产物的高选择性合成。
近年来,光催化技术在特定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重要官能团的转化等方面的应用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4-9]。
1.1光催化基本原理 常用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多为带隙结构,由价带(VB)和导带(CB)组成。
当照射光的能量(hv)大于或者等于禁带宽度(Eg)时,价带中的电子就会被激发到导带中,同时在价带中产生相应的空穴。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BN嵌入型四苯并五苯:一种工具高稳定性的并五苯衍生物外文翻译资料
- MoS2和石墨烯作为助催化剂在增强的可见光光催化H2生产活性的多臂CdS纳米棒的作用外文翻译资料
- 通过在BiVO4的不同晶面上进行双助剂的合理组装制备高效率的光催化剂外文翻译资料
- 非编码RNA的固相合成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氢化驱动的导电Na2Ti3O7纳米阵列作为钠离子电池阳极外文翻译资料
- 高能量及功率密度的可充电锌-二氧化锰电池外文翻译资料
- 利用导电聚合物纳米线阵列来增强电化学性能外文翻译资料
- 自支撑Na2Ti3O7纳米阵列/石墨烯泡沫和石墨烯泡沫准固态钠离子电容器电极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碳纳米管金纳米粒子辣根过氧化物酶构建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毕业论文
- 新型联二吡啶Pt(II)炔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光物理性质研究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