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品环境暴露水平测试技术研究文献综述
2020-03-23 09:50:09
文 献 综 述
1 引言
世界化学工业迅速发展, 各种化学品的产量大幅度增加,新化学品[1]不断涌现。人们在充分利用化学品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化学废物,其中不乏有毒有害物质。由于毫无控制地随意排放及化学品其他途径的泄放, 使环境状况日益恶化,不少化学品具有较大的危害性,在生产使用处置过程中对人体和生态系统产生损害,如癌,出生缺陷。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将有毒化学品列为全球七大环境问题之一[2],妥善管理化学品也成为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如何认识化学品污染的成因及危害,最大限度的降低化学品污染,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国家加强环境立法[3],已是人们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
2 化学品环境暴露评价的基本概念
2.1 暴露
简单的来说,暴露是指人体暴露在环境中对某有害因子(化学因子,物理因子和病原体等)的接触和吸收[4],但由于研究领域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暴露有着不同的涵义,一般所说的暴露,是指人体通过不同环境介质接触化学品的过程。
2.1 暴露量[5]
暴露量也成为暴露水平,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通过不同的暴露途径接触人体的有害物质的总量。不同环境介质,不同暴露途径下,暴露量的表示方法也是不同的。但一般来说它是时间与浓度的函数可表示为:
E=∫C(t)dt (1)
式中:E#8212;暴露量;C#8212;暴露浓度;t#8212;时间
2.2 暴露评价
暴露评价是研究人体或其他生物暴露于环境介质中某种化学物质或有害物理因子条件下,对暴露强度、暴露频率、暴露持续时间、暴露方式与途径进行测量、估算或预测的过程[6],是进行风险评价的定量依据。暴露评价一方面分析研究有害因子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分布和转归,另一方面进行受体暴露途径、暴露方式以及暴露量的研究,暴露评价的目的是确定暴露的来源、类型、程度和持续时间等。如果没有暴露的话,化学物质即使有毒也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确定人群对某一化学物质的暴露水平,可以通过直接测定进行评价,但通常是根据化学物质的释放量、释放浓度以及迁移转化规律等参数,利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估算。
3 有毒化学品暴露评价方法
暴露评价在化学品筛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要给出个体或群体暴露于某种有害的因素准确的估计值,而且要提供暴露的特征,暴露评价的结果主要通过平均暴露浓度来反映,而平均暴露浓度主要通过不同的暴露测量方式来实现。暴露测量的方式通常包括:个体采样与生物检测法、环境监测网法、微环境法、模型法、问卷调查法等[7]。这些方法估算或预测化学品暴露的数量,为化学品的暴露评价提供基本数据[8]。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BN嵌入型四苯并五苯:一种工具高稳定性的并五苯衍生物外文翻译资料
- MoS2和石墨烯作为助催化剂在增强的可见光光催化H2生产活性的多臂CdS纳米棒的作用外文翻译资料
- 通过在BiVO4的不同晶面上进行双助剂的合理组装制备高效率的光催化剂外文翻译资料
- 非编码RNA的固相合成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氢化驱动的导电Na2Ti3O7纳米阵列作为钠离子电池阳极外文翻译资料
- 高能量及功率密度的可充电锌-二氧化锰电池外文翻译资料
- 利用导电聚合物纳米线阵列来增强电化学性能外文翻译资料
- 自支撑Na2Ti3O7纳米阵列/石墨烯泡沫和石墨烯泡沫准固态钠离子电容器电极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碳纳米管金纳米粒子辣根过氧化物酶构建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毕业论文
- 新型联二吡啶Pt(II)炔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光物理性质研究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