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开题报告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应用化学 > 正文

基于四苯丁二烯单元的MOFs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研究开题报告

 2020-05-26 20:48:38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包含参考文献)

基于四苯丁二烯单元的mofs的合成及其发光性能的研究

摘要

#160;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后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

2. 研究的基本内容、问题解决措施及方案

1.1聚集诱导发光(aie)机理

约在100年前,芘溶液的荧光会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减弱这一现象被forster和kasper发现,在这之后,人们接连在很多芳香族化合物中观察到这种现象。birks在他经典的著作《芳香族分子的光物理学》#8212;书中指出,这种高浓度致荧光淬灭的现象多是由于基态与激发态分子之间的碰撞产生的激基缔合物或激基络合物所引起的,随后人们转而研究稀溶液。传统的荧光生色团多具备大共辄体系,在稀溶液中具备较高的荧光量子产率,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多需被制成固体或者薄膜,这种聚集状态下荧光一般会很弱甚至淬灭,也就是聚集导致荧光淬灭(aggregation caused quenching, acq)。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各种尝试,如引入长烷基链合成枝装分子,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是合成路线过于复杂,这类材料的发展代价过高而没继续。

在2001年,人们发现了硅杂环戊二稀(silole)衍生物在溶液当中几乎不发光[1,2,5],但在固体状态或做成薄膜后发光极强,他们将此现象定义为”聚集诱导发光(aie) ”现象[3,4]。聚集诱导发光性质的化合物的出现,从根本上克服了化合物聚集导致荧光淬灭的难题,这引起人们强烈的研究兴趣。在研究过程中理解聚集诱导发光现象产生的原理,有利于加深我们对光物理过程的认识的同时也对设计合成新型高效荧光材料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6,7,8]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