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功能化石墨烯的酶传感器构建研究文献综述
2020-05-25 23:43:56
文 献 综 述
一 引言
石墨烯英文名Graphene,是从石墨材料中剥离出来的由碳原子组成的二维晶体,其厚度仅是一个原子尺寸。石墨烯特殊的结构(单原子厚度、 sp2 杂化的原子轨道、离域的大 π 键)决定了其在 光学、电学、热学、力学等方面拥有许多优异的性能[1]。石墨烯结构中含有大量的 π 键,层与层之间容易因为 π-π 堆积作用而相互堆叠在一 起,宏观上表现为石墨烯的团聚。较差的分散性限制了石墨烯的进一步应用,对石墨烯进行功能化,不仅可以解决石墨烯应用中遇到的这一问题,而且还可以改善石墨烯的部分性能(如负载能力、生物兼容性等)。本课题设计通过对氧化石墨烯化学还原的同时引入聚赖氨酸(PLL),合成稳定分散的氨基化石墨烯。同时,基于金纳米粒子高催化活性和优异的导电性,本课题设计通过HBTU/三乙胺交联剂将金纳米粒子固定到氨基化石墨烯表面,合成具有优异导电性和良好生物兼容性的纳米金@石墨烯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将为酶的固定提供良好基底,为固定化酶良好的生物微环境,实现其自然构象的保持,促进酶活性中心与电极之间有效的电子传递过程。以此为基础构建具有良好检测性能的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本文对氧化石墨烯的制备,还原以及功能化进行了综述。
二.主题部分
2.1 石墨烯的制备
石墨烯的制备方法有微机械剥离法(Micromechanical Cleavage Method),化学气相沉积法(CVD Method)[2],晶体外延生长法和有机合成法等,下面对其中的几种方法[3-6]作一些简单的介绍。
2.1.1微机械剥离法(Micromechanical Cleavage Method)
机械剥离法是最早用于石墨烯制备的方法,英国的Geim等人利用微机械剥离法经过对高度定向热解石墨的反复多次剥离,首次成功得到了少数原子层、包括单原子层的石墨,即石墨烯,Geim也因此获得了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作为一种物理制备方法,微机械剥离法操作简单,不会破坏石墨烯的片层结构,但这种制备方法的缺陷在于,所得产物的片层大小、数目均较难控制,产率较低,因而应用范围比较有限。
2.1.2晶体外延生长法
Berger等报道了以单晶6H-SiC为原料、利用硅的高蒸汽压,在高温和超高真空的条件下使硅原子挥发,剩余的碳原子经结构重排最终得到石墨烯层的方法。通过此种方法可以制得大面积、高质量的单层石墨烯,而原料价格昂贵、制备条件苛刻、所得产物难于转移是限制该方法应用范围的主要因素。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BN嵌入型四苯并五苯:一种工具高稳定性的并五苯衍生物外文翻译资料
- MoS2和石墨烯作为助催化剂在增强的可见光光催化H2生产活性的多臂CdS纳米棒的作用外文翻译资料
- 通过在BiVO4的不同晶面上进行双助剂的合理组装制备高效率的光催化剂外文翻译资料
- 非编码RNA的固相合成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氢化驱动的导电Na2Ti3O7纳米阵列作为钠离子电池阳极外文翻译资料
- 高能量及功率密度的可充电锌-二氧化锰电池外文翻译资料
- 利用导电聚合物纳米线阵列来增强电化学性能外文翻译资料
- 自支撑Na2Ti3O7纳米阵列/石墨烯泡沫和石墨烯泡沫准固态钠离子电容器电极外文翻译资料
- 基于碳纳米管金纳米粒子辣根过氧化物酶构建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毕业论文
- 新型联二吡啶Pt(II)炔配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光物理性质研究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