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病毒NS3抑制剂的设计和合成-1文献综述
2020-05-26 20:24:54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 1.1登革热疾病介绍 登革热(dengue fever,DF)是登革热病毒(dengue fever virus,DV)经蚊媒传播引起的急性虫媒传染病。
主要分为高发病率与高致死率的登革出血热(dengue hemorrhagic fever,DHF)和登革休克综合征(dengue shock syndrome,DSS)。
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皮疹、出血倾向、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减少、血小板减少等。
是东南亚地区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1] 全球约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曾发生过DF。
目前,DF主要流行地区为非洲、东南亚、中南美洲、西地中海和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DHF主要发生在东南亚、中南美洲地区,以及太平洋的一些岛屿。
在初次传入的地区,人群对任何一型DV的初次感染均较敏感,初次暴发可使大量人群发病;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有较稳固的免疫力,并可维持多年。
但对异型病毒的免疫力则只能维持2个月至1年。
在流行地区,当地成年居民因大多受到感染而有免疫力,故病例多以儿童为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