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正文

丝网印刷电极用于快速检测黄曲霉毒素B1文献综述

 2020-04-16 16:43:44  

文 献 综 述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食品安全卫生状况,这要求我们在生产中快速且准确地检测出食品中是否存在相关致病菌。

黄曲霉毒素是截止目前被发现最早的以及被研究最多的霉菌毒素,也是对动物及人类危害最大的霉菌毒素。

因此,建立准确、快速、灵敏的检测方法,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对降低其进入人体的安全隐患,保障国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1]。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因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无需对样品进行复杂处理等特殊优势,在黄曲霉毒素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适应现代批量筛查的需求,本课题在传统检测方法优缺点的基础上试构建基于 BPE-ECL 技术的真菌毒素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开发闭合式 BPE 可视化阵列芯片,建立农产品中真菌毒素高通量成像检测。

二、黄曲霉毒素的危害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s,AFs)是由真菌黄曲霉 Aspergillus flavus 和寄生曲霉A.parasiticus 等产生的一类有毒次生代谢产物,遍布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类中,易污染花生、玉米、小麦、棉子及其饼粕等,AFs主要包括黄曲霉毒素B1 (AFB1)、黄曲霉毒素B2 (AFB2)、黄曲霉毒素G1(AFG1)和黄曲霉毒素G2(AFG2)[2]。

其中AFB1最常见, 生物活性最强, 被世界卫生组织 (WHO) 列为毒物之首, 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认定为Ⅰ级强致癌物[3]。

AFB1广泛存在于农作物、禽畜、饲料中, 其对食药原材的污染,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将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它既有很强的急性毒性, 也有明显的慢性毒性。

人的黄曲霉毒素急性中毒往往发展为急性肝炎、胆管增生、肝细胞坏死、肝充血出血。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