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化学 > 正文

基于三对氨基苯氧基均三嗪前体的配位自组装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29 20:07:28  

基于三对氨基苯氧基均三嗪前体的配位自组装研究 一、前言 1、超分子化学 经典理论认为: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单位,然而分子一经形成,就处于分子间力的相互作用之中,这种力场不仅制约着分子的空间结构,也影响物质性质。

近年来,逐渐发现一些传统分子理论难以解释的现象,如DNA合成形成的有序组合、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酶的催化作用、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等,均有特异的物质识别、输送及能量传递和转换功能。

随着冠醚化学的发展,分子间作用力协同作用的重要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超分子化学应运而生。

在超分子体系中,分子与分子间力的关系就如同在分子中原子和共价键的关系一样。

150多年来,有机化学家的兴趣主要集中于有机分子的共价健方面,现在这一兴趣中心已开始向非共价键作用方向转移。

1967年C. J Pederson发表了关于冠醚合成和选择性络合金属的报告,揭示了分子和分子聚集体的形态对化学反应的选择性起着重要作用; D.J.Cram基于在大环配体与金属或有机分子的络合化学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以配体(受体)为客体,以络合物(底物)为主体的主客体化学; J.M.Lehn 模拟蛋白质螺旋结构的自组装体的研究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大环与主客体化学而进入了所谓”分子工程”领域,即在分子水平上,制造有一定结构的分子聚集体而起到一定特殊性质的工程,并进一步提出了超分子化学的概念。

以共价键为基础,以分子为研究对象的化学,可称为分子化学(molecular chemistry);以多种弱相互作用力(或称次级键)为基础,以2个以上分子通过这种弱相互作用高层次组装为研究对象的化学,可定义为”超越分子概念的化学",也称为超分子化学。

2、分子自组装 分子自组装是各种复杂生物结构形成的基础。

对生物分子自组装体系的分析表明:自组装是由较弱的、可逆的非共价相互作用驱动的,如氢键等。

同时,自组装体系的结构稳定性和完整性也是靠这些非共价相互作用来保持的。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