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三氟甲基苯基吡啶的铱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文献综述
2020-03-09 15:48:32
文 献 综 述
1.1 前言
随着科技发展的日新月异,人们对信息显示技术的研究也进一步深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与传统发光器件相比,具有自发光、低功耗、视角宽、高亮度、分辨力高、响应速度快、宽温度特性、抗振性能好等诸多优点,并且抗弯曲能力强即能实现柔性显示,因而具有巨大的研究价值和广阔的市场前景[1]。OLED中最重要的部件即为发光材料。目前研究的发光材料主要分为四类:有机荧光染料、磷光金属配合物、荧光蛋白和纳米发光材料[2]。其中前两类材料的研究时间较长,发光机理的探索也较透彻。而在电致发光中,按照统计学分布计算,磷光电致发光相较于荧光电致发光能够大大提高发光效率,显然更具有研究价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效金属配合物磷光材料,如Ir(III)、Pt(II)、Ru(II)、Os(II)等金属配合物被设计并合成。其中铱是一种具有良好自旋轨道耦合的过度重金属,且具有较大的d轨道裂分,能够比较容易实现金属配体电荷转移,从而更加有利于磷光发射[3,5]。这使得磷光铱金属配合物的设计和合成成为近年来电致发光材料的研究热点。
1.2 OLED的结构及发光原理
1.2.1 OLED的结构
常见的OLED结构主要有四种:单层器件结构,双层器件结构,三层器件结构和多层器件结构,其中三层器件结构最为常见。图1即为其基本结构。阳极为氧化铟锡(ITO),阴极为金属Mg-Ag或Li-Al,基板为玻璃。有机层包括空穴传输层(HTL),有机发光层(EML)和电子传输层(ETL)。空穴传输层可以调节空穴的注入速度和注入量,电子传输层可以调节电子的注入速度和注入量,而有机发光材料可以放在发光层,更为普遍的是将其掺杂在电子传输层[4]。
图1[4]:OLED基本结构
1.2.2 OLED的发光原理
电致发光原理一般认为是在一定电压驱动下,电子和空穴分别从阴极和阳极注入到电子传输层和空穴传输层,电子和空穴分别经过电传输层子和空穴传输层迁移到有机发光层,并在发光层中相遇,形成激子并使发光分子激发,后者经过辐射弛豫而发出可见光。发光过程通常由以下5个阶段[6]完成:
(1) 载流子的注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