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正文

新媒体环境下高校网络舆情危机的研判与处理文献综述

 2020-04-15 17:39:42  

1.目的及意义

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课题研究背景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推广,与网络相关的舆情事件不断增加,大学生作为思想活跃的群体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8年7月发布的《第 42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8 年 6 月,我国网民规模为 8.02 亿,上半年新增网民 2968 万人,较 2017 年末增加 3.8%,互联网普及率达 57.7%。而其中,我国网民以中等教育水平的群体为主,受过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占比分别为 10.0%和 10.6%。

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组委会联合上海交通大学社会调查中心发表的《2018年中国大学生媒体使用习惯调查报告》表明,大学生几乎每日会接触互联网,超过90%的人使用时长超过两小时。近七成大学生每日接触电视时间在半小时以上,过半数大学生不接触报纸。每日接触互联网超过8小时以上的大学生占12. 2%,远超于每日接触报纸(0.4%)、广播(0.5%)、电视(0. 9%)、杂志(0. 7%)达8小时以上的大学生,仅有1.1%的大学生每日从不接触互联网。大学生每日接触电视的时长集中在半小时2小时,其中,接触电视在0.5-1小时之间的大学生占33. 4%,接触时间在1-2小时的大学生占15. 6%。另外,大学生每日从不接触报纸的比例占50. 3%。调查结果还显示,大学生日常社交应用最多的媒介为QQ,所占比例高达88. 3%;其次是微信,所占比例为84.9%;位居第三的是微博,占比为60. 7%。具体看来,QQ、微信、微博仍然是不同专业大学生日常社交应用最主要的三大媒介。

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舆情对其思想行为及价值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大学生关注的网络舆情范围比较广阔,既包括国内外的新闻事件与社会热点,也包括校内外跟自己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可题。近年来常有与大学生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网络舆情事件发生,其治理与管控已经成为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因素。

高校网络舆情是网络舆情的一种,目前相关研究从不同角度对其定义进行了解读,但仍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从网络传播的角度来看,大学生网络舆情是大学生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对于其所关注的或与其利益相关的各类焦点或热点事件的意见或言论。从网络媒介的角度来说,高校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部分,主要是指高校学生以校园网站、博客、社交网站、校园、微博等为载体所表达出来的自己对学校和社会事件持有的认知、态度、情感和利益诉求的集合。从网络行为方面进行解读,高校网络舆情主要以校园网络为载体,以学生群体为行为主体,由现实社会各种现象所引发的、并能对其进程产生影响的、公开的、一致的、具有权威性和倾向性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表现的总和。对高校网络舆情危机进行分类可得高校的网络舆情主要包括“大学生意外死亡或伤害:高校教师学术腐败;高校过度商业化;高校教师生活作风问题;其他类型”等五种类型。

随着全球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杂志之后的“第五媒体”。新媒体的传播已经成为全体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和社会信息传递的重要渠道。在高校中,越来越多的学校高校已经完成无线网络的建设,从而提供不受时间和环境限制的网络访问服务。高校大学生群体通过新媒体渠道对高校和社会发生的焦点及热点事情反应迅速,会利用互联网等工具对一些社会及高校存在的问题直接地表达出自己的看法。高校是培养社会优秀人才的重要阵地,也是意识形态领域激烈斗争的前沿阵地。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对高校师生影响日益深远的今天,高校如何应对由此带来的严峻挑战,加強高校学生的舆论引导,是目前一项十分急迫而艰巨的任务。

1.2 课题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探究新媒体视阈下高校网络舆情治理面临的问题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