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正文

南工大本科生社交网络使用调查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1 14:06:22  

文 献 综 述

一、论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眼睛已经不再属于自己,它不在电脑屏幕上,就在手机屏幕上,我们正被裹挟在一个滚滚的时代潮流里向前奔跑,并在奔跑中不断抛弃旧有的社交方式。以前的人们用书信、电报、电话来互相交流,而信息时代的我们,则通过各种社交网络进行无处不在的信息交互。

本科生的平均年龄在18岁-23岁,是社交网络使用的主力军,根据教育部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普通全日制高校本科生在校人数为12656132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吸收能力强,接受新事物快,社交网络对他们的生活、学习、社交等等方面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国内外对本科生社交网络使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对本科生现实社交产生的影响的研究,而对利用社交网络进行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较少,不断的学习和充实自己对于现在的本科生而言是一大需求,所以对于社交网络如何促进本科生自主学习的研究非常重要。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社交网络即社交网络服务,源自英文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的翻译,中文直译为社会性网络服务或社会化网络服务,意译为社交网络服务,它的理论依据是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Stanley Milgram在1967年提出的”六度分割理论”,通俗解释为两个陌生人如果互相认识,中间一般不会超过六个人。该理论说明通过朋友的朋友,能够结识陌生人,扩大自己的交际圈,社交网络则是这样,用户参与、分享、互动。现在的web2.0网站有许多SNS网站,如微博、人人网、博客、网络社区等。

对于社交网络的研究,国内外学者都未提出系统的理论指导。国外学者对于社交网络的研究方向分为两类:一是针对具体的社交网络案例,进行数据型分析,如Kathleen M.Carley在《Topological Analysis and Measurements of an Online Chinese Student Social Network》一文中利用拓扑模型,分析测量了中国学生在在线社交网络上的行为;二是社交网络的使用便利性和发展历史,如《Easy-to-Use Social Network Service》一文中提到的社交网络在生活中的易用性,和社会媒体的相辅相成,影响了现代人类社会。

我国学术界在社交网络领域的主要研究如下:

熊澄宇、张铮在《在线社交网络的社会属性》一文中将国内的社交网络做了研究,指出中国形势下的在线社交网络并非只是政治传播,它是一种社会化新媒体,又突破了新媒体的虚拟空间概念,世界上最大的社交网络平台如Facebook、Twitter和新浪微博,以互联网为依托,以其时效性和无处不在的特点,成为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不可或缺的信息平台,它彻底变革了社会领域的样貌。

在社交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方面,大部分的文献侧重于社交网络对于人际交往认知这个着力点。在人际关系角度,郝静在《社交网络中的校园人际关系分析》一文中,以中国校园的时兴的人人网为例,分析了其对学生的人际关系形成的影响,该社交网络使用”实名制”的注册,其中的人际关系是现实人际关系的拓展和延伸,线上线下的交流将虚拟趋于真实;从行为价值观的角度,彭良姝、方章东在《社交网络对大学生人格和价值观的影响》一文中,探讨社交网络人群的生活方式,分析出社交网络一方面有促于大学生的人格趋于完善并不断丰富其价值观,另一方面也易于致使大学生思维和行动的多种障碍,由此对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希望通过宣传和政府手段,引导大学生做人格健全和价值观正确的”社交网络人”;针对不同地域的大学生,孔燕、杨洋在《大学生社交网络使用的城乡差异调查》中,主要采用了问卷投放的形式,围绕”社交网络使用频率、使用效果、网络人际关系、网络自我暴露”四个维度,对于来自农村和城市的大学生进行对比,得出因贫富差距等经济因素和教育水平的不同,导致了大学生在社交网络使用方面的城乡较大差异。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