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管理学类 > 公共事业管理 > 正文

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2020-03-31 12:05:08  

公信力是指在社会公共生活中,公共权力面对公众交往以及利益交换所表现出的一种公平、正义、效率、人道、民主、责任的信任力。非营利组织作为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在其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需要强调公信力的概念。当今社会向公民社会、服务型社会发展,非营利组织的角色作用越来越重要。但非营利组织作为新兴的组织,自身的建设并不十分完善。在其发展探索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就”郭美美事件”引起的公众对于中国红十字会的不信任,甚至是对非营利组织的不信任,使得非营利组织的信用问题一时被推至风口浪尖。此类事件引起的狂澜使非营利组织面临巨大的挑战。公信力的缺乏将引起包括组织建设、业务开展、资金募集、项目运作等各方面的问题,所以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需受到高度重视并切实进行行之有效的研究,然后加以改善,并通过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建设推动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发展和公民社会的发展。

对于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社会各界的学者们纷纷进行了多角度的讨论:

山东行政学院的庞娜2005年在《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困境探析》一文中阐述了影响我国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的主要原因。公信力是指社会对一个组织的认可及信任程度, 它通过法律约束和自律规范来体现。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提高能够扩大其筹资渠道, 获取志愿者资源, 增强其存在的社会合法性。文章从内部机制和外部制度两个角度来分析。非营利组织内部机制的缺失包括自律机制的缺失,自身能力低下、发展空间不足,自身性质定位不明确、不当营利行为严重以及公共责任缺失;非营利组织外部制度设计上的缺陷包括双重管理体制导致其社会合法性降低,领导行政化色彩严重,社团组织登记注册制度中的非竞争性原则导致垄断现象等。此文从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缺失探索出导致如此困境的原因,从机制、制度两方面进行分析,但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缺失是由非营利组织结构、制度、评价体系缺失等方面的合力引起的。而监督机制、评价体系等方面又对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有多大影响仍值得我们关注。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黄心华、卢锐2005年在《论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建设》一文中提到当前社会在倡导建立信用时所涉及的大多是个人、企业和政府,往往忽略了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文章在分析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缺失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建立有效的信息披露机制和完善的评估机制来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管,来加强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建设。信息披露机制中提到:通过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独立的民间评估机构的监察、媒体信息的传播向公众提供非营利组织的相关情况;评估机制中提到:政府、民间评估机制、媒体与公众的监督与评估。从这两方面强调了非营利组织的外部监督机制,但非营利组织还需要一种自我约束,即自律机制。在内外部监督机制的共同协作下,对非营利组织有更完善的制约体系,非营利组织才能更自觉地为大众服务,提供更多造福于民的公共产品。而且本文对于评估机制的确立没有详细的阐述,我国可以借鉴他国经验,从内部与外部、政府与第三方等各方面设立评估机制,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地客观地作出评价,并为非营利组织的发展规划作指导。

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的杜兰英、石永东等2006年在《关于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指标体系的探讨》一文中通过对国内外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理论进行分析后,提出了建立我国非营利组织公信力评估指标体系的一些建议与展望。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价值导向,确定评估指标体系框架包括指标层次、指标数量、体系边界三个方面;通过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筛选方法、权重;依据不同组织的情况选择指标的测量方法与模型。这些措施都围绕于结合非营利组织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组织的评估体系,所以对于非营利组织而言亦是一项挑战。这就必然要求非营利组织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指导并帮助完成评估体系的建立,为了非营利组织的良好发展,政府亦应为其准备这样的人力资源,让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有一定的支持与保障。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所以其资金、资源相对紧缺,在评估体系建立方面政府、企业等应给予更多的帮助。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的王忠平2008年在《建立中国非营利组织的自律体系探讨》一文中强调了非营利组织的自律体系建设。非营利组织自律不仅包括非营利组织本身成员之间的自我约束和监督, 还包括内部机构和会员的自我约束和相互监督, 如行业自律, 包括行业协会本身的自律及靠制定并实施行业自律规则, 实现会员之间相互监督约束。通过借鉴外国的经验,我国非营利组织自律机制的建设包括:完善内部的各项管理制度、完善自身的治理机制#8212;#8212;理事会、建立NPO行业自律等。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建设首先应该是组织的自我主动建设,一个组织的建立、发展、成长都离不开公众的信任与支持,组织是无法独立于社会之中的,它与社会、社会公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这社会关系亦是组织发展的基础。只有在公众与社会的支持与帮助下,组织才能有立足之地,有成长的空间与舞台,所以组织应努力地做到被大众所认可,努力建设自身的公信力首先要完成自律体系的建立。自我监督与外部监督相结合,组织才能更长久地往正确惠民的道路上发展。

武汉大学的段勉2006年在《浅议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一文中通过”为什么”和”怎么样”加强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建设两方面的论述,初步探讨公信力建设的重大意义和有效措施。非营利组织加强公信力建设是其职责要求,是其发展的生命线,是自我监督的前提。需要以道德作为其建设的支撑点,以产权作为其建设的基础,以法律作为其建设的基础。其中的产权基础即明确非营利组织的公共责任。只有明确了公共责任,非营利组织才能为了完成责任目标而运作。公信力是非营利组织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所以非营利组织需要重视自身公信力的建设。公信力的重点在于让社会公众承认、认可和支持,做到为社会公众办实事,完善自身组织结构系统建设,包括组织管理结构、系统机制建设、内外部制度建设、监督体系建设、评估体系建设等多方面。这也是非营利组织自身应该积极努力完成的事情。而对于政府来说,需要加大对非营利组织建设的投入。在当今社会,非营利组织的角色作用越来越重要,我国在走向公民社会的路上需要非营利组织为公众提供服务,所以政府、企业、个人各方面都应支持、包容、指导其发展,并且帮助、促进、监督其成长。

上述研究文献分别阐述了影响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原因,通过信息披露机制和评估系统建设来加强对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并且通过自律和外部机制建设对非营利组织形成完善的监督体系,并且从道德、法律层面谈到如何帮助建立非营利组织公信力。

从文献中可以看出学者们对非营利组织公信力建设的关注程度已经相当高,而且研究成果颇丰。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缺失并非完全是组织自身的因素,还包括大环境和各种诱导因素的影响。非营利组织作为新兴的组织,在我国探索建设公民社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个探索阶段,非营利组织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建设,当然需要各方面的支持力量。非营利组织不以营利为目的,甚至自身经济维持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它的责任是为公众服务,这个社会需要它的存在,而它的存在亦需要社会的支持。所以在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我们应逐步研究并发现适合其成长的环境及措施,并且通过各方面的力量总和为其发展增加动力。非营利组织公信力的建设是必要的,作为双向的取付,公信力好比是公众与组织之间的桥梁,有了这个桥梁才能建立起社会公众与组织的共同信任,才能获得共同为社会的付出。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