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地理科学类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正文

武汉“1 8”城市圈城市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毕业论文

 2020-02-15 22:36:56  

摘 要

本文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使用DEAP2.1软件,测算了2012-2016年武汉“1 8”城市圈城市化效率,根据测算结果得出的数据对城市化产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DEA分析方法测算中, 在2012年的时候武汉城市圈没有实现DEA有效性是由于纯技术无效和规模无效同时造成的,而2016年武汉城市圈没有实现DEA有效是由于技术效率下降而且城市规模聚集不经济造成的;在Malmquist指数测算中,武汉城市圈的城市化效率在2012 - 2016年期间增加了波动性。综合效率的有效变化,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提高是提升武汉城市圈整体城市化效率的主要因素。因而技术的进步和提高了规模效率是提高武汉城市圈城市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最后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城市化;武汉“1 8”城市圈;DEA-Malmquist指数

Abstract

This paper uses DEA-Malmquist index method and DEAP2.1 software to calculate the urbanization efficiency of Wuhan's "1 8" urban circle from 2012 to 2016. According to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urbanization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DEA analysis method calculation, the failure of Wuhan city circle to realize DEA efficiency in 2012 was caused by both pure technology inefficiency and scale inefficiency, while the failure of Wuhan city circle to realize DEA efficiency in 2016 was caused by the decline of technology efficiency and uneconomical agglomeration of city scale. In Malmquist index calculation, the urbanization efficiency of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increased volatility during 2012-2016. Effective change of comprehensive efficiency, improvement of technical efficiency and scale efficiency are the main factors to improve the overall urbanization efficiency of Wuhan city circle. Therefore,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scale efficiency are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the urbanization of Wuhan metropolitan area. Finally, reasonabl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urbanization; Wuhan "1 8" City Circle; DEA-Malmquist index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目的 2

1.3研究意义 2

1.4国内外研究现状 4

1.4.1国内研究 4

1.4.2国外研究 5

第二章 武汉城市圈城市化效率分析 7

2.1模型介绍和研究方法 7

2.2研究指标的选取 8

2.3城市化 DEA效率分析 10

2.4城市化效率Malmquist指数分析 12

第三章 城市化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5

第四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 17

4.1主要结论 17

4.2对策建议 17

参考文献 21

致 谢 22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

武汉城市圈是以武汉为中心,周围8个城市为辐射区域构成的经济综合体,主要包括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和天门。十一五到2020年间,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定位是链接东西部发展的中转点和加速器,并以长江经济带为主要轴线,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和线代服务业是重要的战略要点;最重要的是实现五个一体化,也就是基础建设、产业发展、城乡、区域市场、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等一体化发展。不仅如此,武汉城市圈是是以武汉为中心黄石为副中心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还是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的政府部门主动消除壁垒去建立市场经济合作平台,以人事和教育部门主动承诺共同建设共同发展的格局,以提高城市圈在市场准入,人才流动,儿童入学和就业方面的整体竞争力。作为武汉城市圈的中心,武汉市在天然资源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发挥了较大的优势,建立了中部地区崛起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是一个研究和产业化基地,更是一个高科技产业的基地,融入了金融和物流以及现代化服务的基地。在武汉城市圈中作为辐射区域的一部分,黄石和鄂州两市更靠近武汉,拥有着其他几市所没有的交通铁陆优势,以冶金为主生产各种金属原材料和能源以及建筑材料,生产基地也是对接匹配武汉东湖的开发区产业园,积极发展各种生物医药、金属加工、汽车零件等各种产品,在农业上重点关注粮食、面布、油、畜牧业和水等优势资源。产品加工基地主要是做纺织服装业、化工业和汽车零件等。咸宁和黄冈两个城市则是将该地区最好的优势——绿色农业、林业、水产品和农副产品等发挥到极致,建立纺织、机电和重要等产品的生产基地,更是和武汉等城市共同建设环保的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的基地。

在此背景下,武汉城市圈是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典型例子。资源节约型是指社会和经济以节约资源为基础,它的核心是资源节约;而环境友好型是指社会注重生产和消费活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协调关系,它的核心是人与自然达到和谐共生。并且,两者的内涵是社会、经济、生态三者和谐且可持续发展。因而以两型社会为思想核心去实现新型城市化对武汉城市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况且,新型城市化的发展建设也是两型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新型城市化比较推崇资源的节约和利用,资源配置的集约,除此之外也非常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总体来说,新型城市化是一种对环境非常友好,又将资源高度集中配置的城市化道路。尤其是对于武汉城市圈来说,它凭借少量的土地面积去承载与之不符合的人口数量,其资源配置的压力相对省内其他城市和城市圈来说是非常大的,所以,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对武汉城市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且重要的。通过新型城市化生产要素的重新匹配和分配,将大量资源集约起来再高效利用起来,把产业结构进行合理优化,提高区域圈域内的经济竞争力,从而实现武汉城市圈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那种过度消耗资源的,还造成大量污染的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这种传统方式导致在社会急速发展的同时,暴露出的资源环境问题也越发严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经济发展,相比之下新型城市化道路不仅是发展武汉城市圈,更是发展全国城市化的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增长模式的必然要求和内在需要。

但是就目前的资料来看,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以及武汉城市圈的城市化水平有些差强人意,所以在此基础上,研究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的城市化效率,分析武汉城市圈近年来城市化效率进程以及影响发展的因素,对提高武汉城市圈的城市化效率、实现新型城市化和在经济、社会、生态各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

1.2研究目的

近几年,“新型”城市化运动已经逐渐在世界各种城市推动和普及。而作我国为发展中的国家,我国必经之路中的一条技术城市化,也是解决我国农村问题的一种方法,是促进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强有力支撑,是扩大内在需要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抓手。尤其是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和深化改革期,以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城市化问题对推动城市化发展的意义非常重大,而城市化效率更是研究城市化问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虽然近年来我国的城市化效率已经得到快速发展,但是在其快速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的意识到我国在城市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找到问题的关键并且解决掉克服掉,才能更好的推动城市化发展,才能有效提高城市化效率发展。 武汉城市圈它不仅是湖北省的发展中心地,更是整个华中地区的战略中心,以武汉城市圈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工业和城市化具有相对较快的速度,其独特的经济,文化,教育和人才优势,能够真正发挥其"两型社会"的作用和建设的示范作用,使武汉"1 8城市圈"作为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极,在引领整个地区实现现代化的过程中,优先考虑提高城市化效率和协调城市发展等城市化问题。

因而,本论文主要分析以武汉为中心和周围一共9个城市的城市圈向新型城市发展进而接近“两型社会”的发展状况,利用不同的投入产出数据,凭借DEA模型来研究生产决策单元的指标,来对各单元与部门的数据结果进行相对效率分析评价,然后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对武汉城市圈城市化效率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并提出合理建议。

1.3研究意义

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我国整体城市化水平是处于以一种增长的状态,但增长速度却没有十分显著,虽然2012年我国城市化率已经达到了53%左右,但是长期以来,整体上的发展不代表局部也在发展,有些城市并没有按照城市化基本理论去进行规划,而且对城市化规律的认识比较欠缺,比较片面,特别是许多城市急功近利去搞GDP崇拜发展,还以不同利益集团为借口去做经济博弈,片面的强调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特殊性,导致我国在城市化道路上的发展十分坎坷和曲折,产生了许多问题,主要有:

  1. 新中国成立以来,虽然我国在总体上城市化效率是不断提高的,但是我国某些城市制度是违反城市化规律甚至是与城市化相反的。主要反映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后,就出台户籍制度,将城市和乡村分割对立起来,把全国人民划分为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两个对立团体,并严格把控农村人口向城市过渡,在这之后又以城市户籍为基础,给城市户籍人口增加了许多福利,包括: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和社保等。因为这种不利于农村户籍而利于城市户籍人口的福利,阻挡了很多向城市迁移的农村劳动力,尤其是 在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革期间,各大城市组织知青下乡活动,硬性要求许多干部和知识分子去农村接受劳动的再教育,带领人类社会中少见的逆向城市化运动的浪潮。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二次元社会体制是在新中国成立不久之后才逐渐建立的,这个制度几乎是人为设置的制度性障碍,阻拦了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不仅使得我国在城市化发展的时候处于一种低水平状态,速度缓慢,过程也坎坷曲折,更拖慢了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即使到尽头,虽然我国已经对二元社会体制进行的稍许改革和改进,但是依然有数以百计的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农民没有办法获得城市户籍,只能保持在半城市化状态,而不能和城市户籍的百姓获得同样的基础服务,从而达到完全城市化水平。因此,合理控制人口向城市集中,增加城市就业人口比率是目前需要关注的问题。
  2. 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重城市轻农村,与城乡协调发展的道路不符,导致城乡经济差距越来越大,同时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各种“城市病”和“农村病”同时发生,这也是城市化制度设计存在缺陷导致的结果。因为以上设计城市化制度时的核心就是重城市轻农村,依靠剥夺农村资源来发展城市,以达到维护城市利益集团的权益为目的。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整体上还是比较推崇优先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但是由于在市场和城市规模效益的作用下,大部分的资源总是先向大城市集中,作为大城市发展的作料被消耗,分到小城镇的资源自然而然就十分的稀少,导致小城镇的资源短缺,低速发展,然后大城市吸引人口集中和过度增长造成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恶化等问题。因而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后果就是农村各种资源短缺,削弱了农村的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基础。
  3. 在发展城市化的过程中,人口城市化的增长比工业化和农业化的发展要慢,而且,与土地城市化的发展严重不协调。按照城市化规律,非农产业和农产业本应该互相协调发展,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应该相互对应,但我国城市化发展却存在很多矛盾:本应推进的人口城市化仍长期受到制约,本应控制的土地城市化却疯狂发展,人口城市化缓慢和土地城市化过度发展的问题同时存在。城市用地过度扩张和土地城市化过度发展使得土地资源浪费情况十分严重,从而致使实际上的城市化效率进程非常缓慢。
  4. 半城市化是城市和农村移民城镇化的主要形式。至于人口城市化而言,在中国城市化的制度设计还停留在半城市化状态。所谓的半城市化或城镇化不全是指在城乡流动人口从户籍地分离和居住城市从公民身份分离城市化模式。这种半城市化状态使得城乡收入差距不断增大,总体城市化效率依旧不高。
  5. 小城镇优先发展的长期实施和中小城市的城镇化战略,导致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就这个问题而言,主导这些大量剩余劳动力往哪里迁移是促进城市化的重要选择。在城市化发展同时,能够创造效益并具有集约性,通常更大规模的经济汇聚和规模效益大多是因为人口向大城市集中造成的,提高了城市的就业人口比例,因此推动了经济发展。在经济和城市化发展初期到中期间的一段时间内,实施效益优先的集中型城市化和非均衡战略可以更有效地推动经济发展。

所以,深入研究城市化效率对于推进城市化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过程,目前也已有许多文献对关于武汉“1 8”城市圈城市化效率做出研究,本论文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分析2012-2016年间武汉城市圈的城市化效率,选出影响城市化效率的因子,并分析因子对城市化效率的影响程度,探究如何提高城市化效率,真正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1.4国内外研究现状

城市化发展到今天已经历经了许多年的发展和改变,特别是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城市化都已经基本发展到了城市化的后期阶段。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最大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效率的快速发展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注意。在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能耗高,效率低,高投入,低产出的粗放式增长已成为不能在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忽视的问题。不仅如此,但城市化效率的问题也受到来自学者在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

1.4.1国内研究

目前,许多学者对"城市化效率"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无论从定性还是定量的角度来看,中国各地区不同层次的研究成果都非常丰富。王家庭【2】等(2009)运用DEA分析方法和Malmquist指数模型计算了我国三十多个省份在2002年到2006年之间的城市化效率,研究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城市化效率是处于低水平的,主要是因为技术下降,最后提出随着资源约束性增强,各个地区的城市化发展要走科技创新集约化和节约之路的意见。孙威【1】(2010)是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和曼奎斯特指数研究了2000年和2008年我国二十多个典型资源型城市的城市化效率,及随着年份的改变,得出资源型城市的综合效率水平一般,并呈缓慢提高的趋势,而且规模效率是其主要决定因素的结论。郭腾云等【8】(2009)利用GIS软件、DEA分析方法和Malmquist模型对我国特大城市的城市化效率研究发现,特大城市的城市化效率水平一般,其中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城市实现了城市化较高水平的发展,而且在1990年到2000年特大城市的城市化效率水平处于较高的趋势,其中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呈现缓慢提升的趋势,技术进步和全要素生产率则呈现一种激增的趋势。肖文【4】(2011)利用DEA数据包络方法和曼奎斯特指数测算了在2000年到2008年我国248个城市的经济增长效率和城市化效率,结论表明:我国城市经济增长效率处于增长趋势,但城市化效率反而处于一种较低的水平,相较于经济增长严重滞后,并认为合理规划空间和产业引导是提高城市化效率和促进城市化发展下一阶段要解决的问题。周飞等【7】(2014)认为城市化的发展一定会消耗资源,这是城市化质量的内涵之一,不能为了城市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盲目浪费消耗资源,不然无法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王桂新【6】(2014)参考了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化成功案例的经验,以城市化发展和政策等方面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郭海涛等【9】(2007)选取了12个不同类型的资源型城市作为样本集,使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利用2004年的指标数据测算得出大中小型城市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规模收益不变和递减现象的结论。

关于武汉城市圈的研究包括:陈建军和其他[10](2009)在"两型社会"的背景下,指出武汉城市圈必须走新的城市化道路,新的城市化道路引领有科学发展观的城市。发展需要合理的城市建筑,创新节约集约资源的利用机制,调整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同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从"两型"的角度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陈先强[3](2012)使用DEA-Malmquist效率指数来衡量2005年至2009年武汉城市圈内9个城市的城市化效率。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是城市化的补充。几个城市的过程。除了规模收益的增加之外,其他城市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的状态,并且发现武汉城市圈城市的城市化效率首先是上升然后下降,而无效的变化技术进步是武汉城市圈整体城市化。 张吉军和其他[11](2011)从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行政管理角度对城市化发展中一些问题进行探索和探讨,对武汉城市圈发展也有着不小的借鉴意义。樊春梅等[12](2010)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并探讨了如何促进城市圈的城市化。

1.4.2国外研究

国外对城市化的研究有:Rolf等【13】(1994)利用Malmquist指数计算分析17个国家在1979-1988年的城市化效率,结论表明美国的城市化效率略高于平均水平,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技术变革,而日本的生产率增长是样本中最高的。Chow【14】(2001)利用1952-1980年的数据对中国总体经济和五个部门——农业、工业、建筑、交通和商业的效率进行计算,不仅如此,还计算了经济增长对这些部门发展做出的贡献量等等。Karlaftis【15】(2004)运用DEA-Malmquist指数对规模经济和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规模经济的规模取决与产出的规格。

从现有的研究内容来看,我国内研究人员在研究城市化效率的时候主要以城市总体人口为对象,主要评价城市系统中的曼奎斯特指数和经济效率发展,研究内容是城市系统中投入和产出的效益,并进行分析。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化效率等的关系中国各地区的"城市化"可以看作是投入和产出的过程,但城市化的速度不仅取决于投入和产出的变化结构,还取决于其他外部因素。然而,现有的研究成果只能衡量武汉城市圈的城市化效率变化,而对影响武汉城市圈城市化效率的因素分析却很少。

您需要先支付 5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