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地理科学类 >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 正文

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与规划研究毕业论文

 2020-02-15 22:36:34  

摘 要

本文借助本文借助层次分析法和软件ARCGIS对湖北省乡村人居环境进行分析,采用主观调查问卷满意度分析和客观数据的分析这种主客观相对比的研究方法,得到了湖北省整体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结果和17个分市州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的对比结果,所得结果对于湖北省乡村人居环境现状的评价、后续的建设与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文主要研究了湖北省乡村人居环境评价体系的建立、指标因子的选取以及通过层次分析法权重的设定,由此进行湖北省各市乡村人居环境的评价。

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乡村人居环境整体来说条件很不错,客观数据和满意度都反映出了比较高的分数,但是在湖北省17个分市州乡村人居环境得分出现了比较大的差异,反映出省内各市州之间在自然环境、经济条件、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方面的存在比较大的差异。

关键词:乡村人居环境;湖北省;评价;建设与规划;

Abstract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nd software ARCGIS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in Hubei Province.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comparison research methods of subjective questionnaire satisfaction analysis and objective data analysis are used to obta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overall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in Hubei Province.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evaluation of rural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in 17 cities and counties. The results obtained have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in Hubei Province, and the subsequent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The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evaluation system in Hubei Province, the selection of index factors and the setting of weights through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so as to evaluate the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environment in Hubei Provinc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ubei Province, establish a rural residential environment evaluation system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using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with the subjectiveness of the researchers to set weights for the indicator factors.

Key words: rural human settlements; Hubei Province; evaluation; construction and planning;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

1.2.1 研究目的 1

1.2.2研究意义 2

1.3现代人居环境研究 2

1.3.1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2

1.3.2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3

第2章 研究区域与研究内容 6

2.1研究区概况 6

2.2研究内容 6

2.2.1湖北省乡村人居环境评价 6

2.2.2湖北省乡村人居环境建设规划 7

第3章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8

3.1研究方法 8

3.1.1客观评价法 8

3.1.2主观评价法 8

3.2技术路线 8

3.2.1评价体系 9

3.2.2专家打分法 9

3.2.3层次分析法 11

第4章 乡村人居环境评价 16

4.1乡村人居环境客观评价 16

4.1.1数据收集与处理 16

4.1.2指标权重 16

4.1.3计算评价得分 16

4.2乡村人居环境主观满意度评价 17

4.2.1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17

4.2.2计算满意度得分 17

4.2.3指标权重 18

4.2.4计算评价得分 18

第5章 乡村人居环境评价与分析 20

5.1乡村人居环境评价结果 20

5.2乡村人居环境评价分析 22

5.2.1湖北省乡村人居环境评价分析 22

5.2.2各市州乡村人居环境评价分析 23

5.3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与规划 25

5.3.1湖北省乡村人环境建设与规划 25

5.3.2各市州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与规划 26

第6章 结论与反思 28

6.1主要结论 28

6.2反思 28

6.2.1数据替代的不准确性 28

6.2.2数据标准化的不合理性 28

6.2.3评价方法的主观性 29

参考文献 29

致 谢 31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持续推进,乡村发展成为了世界性的重大课题。如今,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生产生活已经将乡村式田园般的古朴生活打破。长期以来对乡村的投入不够且索取过多,这种发展的不平衡给乡村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的同时,也使得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严重地影响了乡村安宁稳定生活和城乡协调发展[1]

人居环境体现了人地关系,最早期人们认为人居环境只代表建筑、家具、园林。这随着人类在空间尺度上逐渐扩张,从而形成了成了聚落,又由于人口密度和居住范围的扩大,从而形成了城市和乡村[2]。在工业快速发展之后,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产力,我们在享受技术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也因此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自此,人们便开始是密切地关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自然环境。人居环境学科体系是“人类聚居学”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它的产生为人类居住环境的改善做出了重大贡献,同时也对城市规划学、建筑学等相关学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作为人居环境科学系统中的重要内容,乡村人居环境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重视,然而我国乡村人口数量约为9亿,乡村发展缓慢,并且在发展的过程中环境持续受到污染、侵害。人居环境质量偏差,对于此研究应该是迫切地需要指导。我国对于人居环境的研究不足主要有以下原因:在居住区评价体系欠缺统一的标准,且评价对象多为城市,像乡村地区、生态敏感区的人居环境研究少之又少;研究内容单一,仅仅研究宜居、由因素导向宜居的评判研究具有单一性,还可以和自然要素的变化结合在一起深入研究;研究尺度也多是城市的宜居对比研究,缺乏时间单位上的纵向对比。

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三农”工作的深入推进工作,也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湖北省也相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并要求各地结合地区政策详情落实。由此可见,推进乡村振兴,促进乡村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是全国共同的责任。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研究目的就是在调查居民满意度情况和真实指标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总结湖北省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现状,并总结分析各市州的优势与劣势,提出限制乡村发展的因素,主要从居民居住的角度进行评价。研究运用多学科知识,以主客观相结合的评价方法进行分析与评价,以求得到湖北省乡村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更贴切地结果。从质量评价来看,我们就可以分析出湖北省整体乡村人居环境的发展情况,通过主客观评价的对比也可以直观的观察出城市之间的发展情况。除此之外,将湖北省和所有城市的结果相对比,还可以得到湖北省城市乡村之间发展的差异,进而推测城市发展的差别问题。

结合湖北省乡村人居环境发展现状的评价,对湖北省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与规划提出可行性意见与建议。努力构建基于乡村特性的乡村人居环境空间规划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以此为基础来做湖北省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设与规划。将农民美好生活作为出发点,满足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基本要求,突出系统性、针对性、特色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品质,着力建设美丽家园[3]。在此,基于研究发挥出理论的指导性、方法的实用性以及技术体系的系统性,为湖北省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提出意见与建议,为今后湖北省各市州乡村建设甚至是全国乡村的建设规划提供可用的研究支持。

1.2.2研究意义

湖北省是一个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生态环境都十分复杂的省份,研究湖北省乡村人居环境无疑是系统地分析了湖北省农村发展的现状,并以此为基础更好地做湖北省乡村人居环境的规划建设。

从研究方法来看,从评价体系和规划建设都是乡村尺度的研究,国内对于区域研究、乡村研究还比较少,对于乡村尺度的评价体系构建虽说是有了大概的模型,但是针对湖北省构建合适的体系,还是一项开拓性的研究内容。拟采用主客观相对比的方法,也是乡村人居环境研究并没有广泛用来评价对比实验的措施。

推进乡村人居环境的建设,全面提高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基于农村经济的发展和教育、科学、文化多重事业的稳健发展及全面社会的进步。在农业现代产业化、乡村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规划乡村人居环境发展;形成城—镇—乡互动关系,着手解决乡村生活环境中热切关注的问题[4]。也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需要,更是在脚踏实地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同时这也反映了现阶段农村人居环境状况、我们对美丽乡村的要求和对未来乡村环境的期望[5]。对乡村人居环境的研究,有利于改善农村环境面貌,促进我国全面小康的实现,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1.3现代人居环境研究

1.3.1国外相关研究概况

(1)研究的空间尺度

国外人居环境的研究空间范围非常广,日本、英国、美国学者对于空间尺度的划分都不尽相同。研究尺度多集中在城市、社区、城市边缘区、乡村、特殊区域等。

城市人居环境的发展问题早在19世纪就得到了关注,并且意识到旨在提高城市发展的质量。霍华德在“田园城市”中提到了“社会城市”的问题;盖迪斯提出了公众参与的问题;芒福德则提倡相对小尺度的地区发展;其他问题比如对城市进行规划、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城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居民运动情况分析等问题也逐渐开始研究[6]。城市社区人居环境则承担着社会公众参与度的意义,区域优先发展的重要内容逐渐变成建健康、宜居环境,并且这时候的评价体系开始以自然、社会、生态、经济等方面平衡地架构。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是以城市、乡村交界处环境的问题为研究对象,研究案例大都是居民区生活环境中污染因子的检测评定和城市扩张机制,并以此来分析城市扩张带来的不利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乡村人居环境的研究多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关注的问题是乡村尺度上空间规划和住区扩张的问题,也有部分乡村居民社会参与度的研究,比如产业发展对居住区的影响。特殊研究区域中有对生态敏感地区的研究,研究切入点则为处在发展阶段中变化的环境给敏感性生态区造成的影响和居住环境抵御人类活动系统变化的分析,包括河口三角洲、沙漠地区等等[6]

(2)研究的主体内容

自道萨迪亚斯辞世后,人居环境学长期处于衰退的状态,但人居环境优化的理论探寻和实践活动却一直未曾停止过。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就充分体现了人文观、区域观、自然观;迪盖斯、芒福德也主张改善自然,把自然环境作为人居环境建设规划的背景,强调自然与人文发展的协调性。西方的研究主体类型非常丰富,有对渔民住区的安置分析和潮汐涨落并们不会引起渔民住区变化的分析,也有运用GIS绘制矿业村庄敏感性地图的研究,也有学者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在工业区位理论刚出现的时候,创新地分析了城市居住区的空间布局和功能[7]。英国学者的研究贡献为早起体现了交通特色,韩国学者则根据可持续发展理念探讨了绿色生态住区,美国学者提出了人居环境与植被之间的影响机制,还有学者研究了建筑特色。西方学者的研究热点主要是人居环境的生态性衡量和人文特点,并且结合了心理学中人们心理和行为,将其作为影响感受人居环境的一部分进行研究。

1.3.2国内相关研究概况

(1)研究的空间尺度

通过整理近年来国内对人居环境的研究发现,我国的研究内容集中于人类住区适宜性评价,特点是分布在不同空间尺度的研究。根据李雪铭对国内不同地理尺度下人居环境的研究,将学者们对国内人居环境研究内容的地理尺度划分为城市、城市社区、城市边缘区及乡村四个尺度[7]

城市人居环境研究是研究的重点热点,从对人居环境开始关注到现在很多学者的研究都是以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为研究对象。很多学者通过问卷调查、空间插值的方法对失去满意度和空间自相关性进行研究,也有学者考虑多方面影响因素构建了宜居城市的评价体系,也有学者系统地归纳了宜居城市的理念和特征。此后,更多学者研究城市人居环境的优化、居住满意度评价问题、构建宜居城市指标体系问题。城市社区人居环境主要是对城市部分区域的居住环境进行评价,从而得到结果其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的居住环境和整个城市的宜居评价。城市边缘区人居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和乡村过渡带的环境问题,针对大城市周边的人居环境研究,随着城市环境的逐渐恶化,在研究因素里也有学者加入了集合城市和乡村的影响因子[8]。乡村人居环境的研究多集中在人居环境质量的评价上和乡村人居环境理论、规划的探讨,研究还具有薄弱的系统性和创新性,需要更好地把握乡村人居环境的发展趋势和功能转换,切入点需要多方面综合考量[9]

(2)研究的主体内容

国内对于人居环境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人居环境优化、人居环境评价、风水理论和人居环境研究和从社会心理学等其他方面。

在城市人居环境优化领域,我国的研究旨在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和居住环境。研究以钱学森曾提出的“山水城市”、居住区规划理论和“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为理论基础,将其应用到研究过程中。很多实践性的研究均以比较发达的地区和城市为研究对象,研究城市的生态环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推进到城市的优化研究中。所以我国对于中小城市人居环境问题的关注还是很少。

研究人居环境评价,主要是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体系大致分为环境综合评价体系、人居环境满意度指标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指标体系[4]。环境综合评价体系是把人和生物的影响引进多因素综合性评价体系;人居环境满意度指标体系是从居民的视角构建指标体系,把便携性、舒适性作为选择因子的原则,考量居民生活设施、社会服务是否满足居民的生活需要;居民从自身感知出发,对居住地环境进行评价;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指标体系显而易见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从居住地自然、经济、生态、社会等衡量居住地的发展潜力和资源可持续能力[6]。城市和乡村对于改善居民人居环境的目标是一致的,乡村和城市的宜居评价在框架构建、指标选取、指标计算等方法上也可以相互借鉴[10]。还有人居环境容量的评价和适宜性分析都为以上三种评价体系架构奠定了基础,在适宜性分析中,主要是将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等自然因素和科教文卫社会环境作为影响条件分析[11]

风水理论和人居环境的研究指的是风水理论中科学的内容是中华民族在历史沉淀汇总积累的经验。风水理论介绍了运动规律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关系,并且关系人的命运。存在的意义是寻求宇宙、地球、人类在不断地变化中保持在规律、位置、能量上最合适的统一[6]。古往今来,风水理论运用在人居环境的研究上为建筑的朝向、建筑的形式。其中在“山水城市”理论中就结合风水理论,提到城市的选址应面对水背对山,除了考虑到风水,也渗透了生态的思想。其他方面的研究,包括社会心理学、山地人居环境研究等等。

第2章 研究区域与研究内容

2.1研究区概况

研究范围为湖北省乡村,研究对象为湖北省乡村人居环境。截至2018年,湖北省共辖13个地级行政区,包括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分别是武汉市、黄石市、十堰市、宜昌市、襄阳市、鄂州市、荆门市、孝感市、荆州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4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包括3个县级市、1个林区,分别是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神农架林区[12]

湖北省处于中国中部,面积占中国总面积的1.94%。湖北省地势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地貌类型多种多样,山地、丘陵、平原等等兼备,地势高低悬殊。湖北省处于亚热带,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降水多,6月中旬到7月中旬降雨强度最大,雨热同期。

省内游长江、汉江干流,还有各级河流总厂5.92万千米;湖北省俗称“千湖之省”,现有湖泊数量755个。长江干流总体水质状况为优,监测断面水质为二类到三类,总体来说水质状况保持稳定。全省自然保护区共46个,自然保护区面积维持稳定 [12]

湖北省2017年生产总值36522.95亿元,全省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5%,其中农村上涨1.2%;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3921.03亿元,耕地面积5235907公顷;2017年末全省乡村人口4071.76万人,常住人口5902万人,常住乡村人口2402.11万人;全省村民委员会24312个,乡村户数1090.79万户,乡村从业人口合计2288万人,外出从业人员1123.99万人。居民收入稳定上涨,2017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757元,其中农村常住居民为13812元,增长8.5%。社会保障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2260.1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覆盖4606.3万人,工伤保险覆盖656.6万人,失业保险覆盖565.4万人,全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7.9万,城镇居民为45.9万人。全省普通初中在校生148.7万人,小学354.6万人,幼儿云在园数176.0万。全省共有125个公共图书馆,157个博物馆,96个电影放映管理机构,放映单位1612个,有限电视用户1079.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994.11万户,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242.92万户。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6349家,其中基层有34766家[12]

2.2研究内容

2.2.1湖北省乡村人居环境评价

以湖北省乡村人居环境为研究对象,构建适用于湖北省乡村尺度的人居环境质量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对评价体系的各层指标因子设定权重,依次来计算湖北省乡村人居环境主客观评价的得分。同时在分析的过程中提取湖北省17个分市州的数据得到各市州主客观的评价结果对比,由此得到湖北省各市州乡村人居环境的居民满意度与质量得分。

您需要先支付 5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