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OD模式的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调研及分析——以雄楚大道BRT沿线用地为例开题报告
2021-03-11 00:03:03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1目的及意义
在城市的发展程度由低到高的进化过程中,随着城市的拓展和经济的迅速增长,逐步出现了城市拥挤、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空间紧张、生态质量下降等一些列伴随而生的城市问题。与此同时,人们对生活环境、生活质量、生存状态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并且总体上需求越来越复杂、要求越来越高,这个是城市的必然的进化趋势,城市无限蔓延的发展产生的问题必须要有合适的手段方法去解决,而tod模式正是针对这一城市病痛的良药。
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是规划一个居民或者商业区时,使公共交通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这个概念由新城市主义代表人物彼得·卡尔索尔普提出,是为了解决二战后美国城市的无限制蔓延而采取的一种以公共交通为中枢、综合发展的步行化城区。其中公共交通主要是地铁、轻轨等轨道交通及巴士干线,然后以公交站点为中心、以400~800m(5—10分钟步行路程)为半径建立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体的城区。以实现各个城市组团紧凑型开发的有机协调模式。tod是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城市社区开发模式。同时,也是新城市主义最具代表性的模式之一。
其特点在于集工作、商业、文化、教育、居住等为一身的“混和用途”,使居民和雇员在不排斥小汽车的同时能方便地选用公交、自行车、步行等多种出行方式。城市重建地块、填充地块和新开发土地均可以tod的理念来建造,tod的主要方式是通过土地使用和交通政策来协调城市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交通拥堵和用地不足的矛盾。
武汉作为中部六省唯一的副省级市和特大城市,正在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中国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截至2015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060.77万。在这样一个发展背景和人口基数压力背景下,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存在交通拥挤和建设用地不足的情况,而tod模式的城市建设用地布局刚好就是以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这些问题为目的的一种新城市主义规划模式,所以本文将以武汉市的重要交通主干道雄楚大道和在其上建设的brt快速公交沿线的城市建设用地布局现状为例来调研分析tod模式下的城市建设用地布局,为大武汉城市的发展建设和我国其他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规划提供相关的参考。
1.2国外研究进展
国外研究tod最早最深入的当属美国。在经历了并正经历着小汽车出行方式占主导地位的美国,其城市或地区经历了以郊区蔓延为主要模式的大规模空间扩展过程,此举导致城市人口向郊区迁移,土地利用的密度降低,城市密度趋向分散化,因此带来城市中心地区衰落,社区纽带断裂,以及能源和环境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
上世纪90年代初,基于对郊区蔓延的深刻反思,美国逐渐兴起了一个新的城市设计运动——新传统主义规划(new-traditional planning),即后来演变为更为人知的新城市主义(new urbanism)。作为新城市主义倡导者之一的彼得·卡尔索尔普所提出的公共交通导向的土地使用开发策略逐渐被学术界认同,并在美国的一些城市得到推广应用。tod的概念最早由彼得·卡尔索尔普(peter calthorpe)在1992年提出,1993年,彼得·卡尔索尔普在其所著的《下一代美国大都市地区:生态、社区和美国之梦》(lt;the american metropolis-ecology, community, and the american dreamgt;)一书中旗帜鲜明地提出了以tod替代郊区蔓延的发展模式,并为基于tod策略的各种城市土地利用制订了一套详尽而具体的准则。目前,tod的规划概念在美国已有相当广泛的应用。根据美国伯克利大学在2002年的研究显示,全美国有多达137
个大众运输导向开发的个案己完成开发、正在开发或规划中。
其他国家也均有成熟的相关研究和案例。
表1:国外tod模式相关研究表
作者 研究名称 研究内容
peter.calthorpe 新城市主义 他发展的“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tod)”的概念,已经成为世界上许多地方的政策以及城市规划的基础。
r cervero lt;thetransit metropolisgt;-- 《公共交通主导的都市》 这本书第一部分介绍了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都市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第二部分提供了四个案例研究-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新加坡和东京已有的城市案例,主要是结合土地利用规划长远和发达的轨道交通服务分析;后面几个部分均以其他城市的现实案例分析公共交通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对tod模式有重要借鉴作用。
mohammad mahdi safaee; negin samadi kafi; arefeh torkaman;(2016) 《a focus on the contribution of promoting tod to increasing tehran’s public spaces》--《聚焦tod对促进增加德黑兰公共空间的贡献》 研究旨在强调和澄清tod方法的重要性和地位,作为一个有效的策略,以增加德黑兰的地下公共空间。除了利用德黑兰的地下潜力和能力,这种方法有助于解决城市的一些问题,如缺乏公共空间和低效的公共交通,并改善其生活质量和环境问题。
马强(2003) 《近年来北美关于“tod”的研究进展》 系统地介绍“tod”作为一种新的规划理论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近年来在美国的研究现状。
1.3国内研究进展
自1990年代末随“新城市主义”规划思想一同被介绍引入中国后,关于tod的表述开始在相关研究和规划实践中出现,并主要集中在交通和城市规划领域。这些研究开阔了我国城市土地开发与交通协同发展的研究视野,为我国tod策略的开展和实施拓宽了思路。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尤其是轨道交通在大城市的运用,如何在中国背景下进行tod实践日益受到地方政府和学者的广泛关注。在政策层面上,由于从规划到实施到评价是一个长期的过程,tod在全国各地的实践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应用体系。而在学术层面上,关于tod策略的本地化研究逐渐引起重视,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讲,目前还处于初级起步阶段。总的来说,当前tod的中国化实践中仍存在不少局限,大多仍只停留在简单袭用卡尔索普的tod模式这一层面,或者将tod单纯理解为站点周边地区开发。然而,并不是所有站点附近的高强度开发都是 tod,相关学者等指出中国地铁站周边的开发更趋近于tad(公交毗邻发展)模式,缺乏对站点附近土地开发的整体考虑,其内部设计缺乏联系性或者土地利用构成的不恰当,导致无法促进公共交通使用或提升站点附近开发的价值。
表2:国内tod模式相关研究表
作者 研究名称 研究内容
李珽, 史懿亭, 符文颖(2015) 《tod概念的发展及其中国化》 该文在回顾tod的概念起源及演变的基础上,对其相关概念进行了辨析,并对tod在演变过程中出现的几大主要类别及其特征进行归纳,最后结合中国的背景对tod中国化的应用方向进行了探讨,以期为中国城市未来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冯浚,徐康明(2006) 《哥本哈根tod模式研究》 以哥本哈根城市发展经验为例,提出了中国城市应该大力推广tod模式,并特别提出了以快速公交系统引导城市发展的新理念。
张明,刘菁(2007) 《适合中国城市特征的tod规划设计原则》 结合中国建设开发实践经验,总结提出了相关的适合中国城市特征的tod规划设计原则。
金广军,许光华(2003) 《tod发展模式解析及其创作实践》 在深圳市布吉地铁站及其周边地区城市设计项目中,运用tod发展模式理论,使其成为可持续的高品质城市社区。
丁川,谢秉磊,王耀武(2013)《tod模式下城市公交干线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 通过分析公共交通导向(tod)模式下城市公交干线与沿线土地利用的特征,建立基于非线性微分方程的城市公交干线与沿线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模型,研究城市公交干线和土地利用的动态演化过程及趋势.考虑到tod模式下城市公交干线和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关系,修正了互动关系模型,基于微分方程稳定性理论分析城市公交干线和土地利用达到平衡状态时的稳定性及条件.通过simulink软件对城市公交干线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模型能够揭示tod模式下城市公交干线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及演化趋势。
周庆,史相宾,赵立志(2013)《基于tod模式的绿色城市组团设计策略研究》 通过对"绿色组团"的内涵与尺度规模的分析,以香港中环tod建设实践为例,从融合环境的形态肌理、多元高效的交通系统、紧凑集约的土地利用等几个方面归纳并总结了其健康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和设计策略,进而提出了适合我国城市组团发展的轨道交通导向(transit orienteddevelopment)的绿色设计策略。为更好地促进轨道交通与城市的协调发展,最大限度地提升轨道交通沿线开发利用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提供参考。
陆化普(2005) 《基于tod的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及其研究课题》 以较小的资源投入、较小的环境代价,最大可能的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需求,这一可持续发展城市交通系统的目标决定了从长远看必须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tod的规划理念是实现以公共交通为主体的城市综合交通系统的重要途径。研究和实践表明,协调和整合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关键。在诸多的协调中,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又是问题的根本所在。tod模式的城市和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为交通与土地利用的协调规划提供了思路和方向,而这一规划思路又使交通规划理论研究领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研究课题和挑战。
袁媛(2013) 《组团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的利用模式——以台州市为例》 组团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的土地利用布局往往具有差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其在轨道交通沿线会形成"串珠式"的土地利用格局,在站点周边将形成向站点集聚的圈层结构。为促进组团城市轨道交通沿线组团的功能复合与联系,建议强化轨道交通沿线组团的功能异质性与互补性,促进枢纽站点与组团的结合,通过"极化串珠"的轨道交通沿线模式促进沿线循环组团的形成,并通过站点周边"均化圈层"模式的构建,整合组团内及组团间的空间组织,促进组团客流培育及优化客流。
陈莎,殷广涛,叶敏(2008) 《tod内涵分析及实施框架》 tod是美国城市"精明增长"模式的重要内容,契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要求。首先总结了国外tod实践的主要策略和成功经验。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tod实施目的、实施背景两方面的差异性,从规划技术、城市管理和公共政策多个层面揭示了tod的本质内涵。基于对我国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建设开发的流程梳理,明确了我国tod模式推广和应用的原则。最后从政府职能、规划建设管理机制、实施重点以及配套政策4个方面提出了我国tod实施框架和建议。
种润之,唐辰,郭尧(2013) 《基于tod模式的高铁站点绿色综合开发》 基于对tod这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的认识,提出站点绿色综合开发的概念,从准确的战略定位和统筹开发、合理可行的土地收储和开发政策、完善的绿色发展体系、打造城市副中心入手,寻找适合我国高铁站点的发展模式。这对于合理解决高铁建设的投资回报问题,促进高铁站点与城市开发的协调发展,提高我国高铁建设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较强的引导意义。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在本论文中将首先分析国内外关于tod模式下的城市建设用地布局方面的理论、方法及国内外tod模式布局方面的规划实践,通过对武汉市雄楚大道brt沿线的建设用地布局现状进行实地调研,收集资料、影像图表等相关有效数据,对现有的城市建设用地布局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其发展现状,通过调查研究结合tod模式的特点进一步指出布局现状与雄楚大道brt沿线周边居民需求结合武汉市自身的发展背景与城市未来发展趋势之间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意见和建议。
将采用建立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协调关系评价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地分析。将建立现有的科学的tod模式组团综合设计策略对雄楚大道brt沿线的建设用地布局提出有益的建议。
将以雄楚大道brt沿线的tod建设布局状况结合国内相关学者对适合中国城市特征的tod的规划设计原则与实际案例进行对比分析,既能对雄楚大道这一例子进行评价和分析tod模式在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适应性,同时指出问题,提出建议,还能对tod这一模式在我国的的实际实践有着相应的反馈促进作用。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第1-4周:收集tod模式下的城市建设用地布局相关资料与文献书籍,了解国内外关于tod模式和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布局方面的理论、方法、已经做出的尝试以及已取得的研究成果。
第5-8周:查找tod模式下城市建设用地布局的相关资料,对武汉市雄楚大道brt沿线的建设用地布局状况进行实地调研,收集影像信息,实地进行判别信息,拍照,和相关基础数据的获取,并利用专业软件如arcgis等对其进行初步处理得到可利用的相关图表数据资料。
第8-10周:结合已有的专业资料对雄楚大道brt沿线布局进行分析研究,分析其发展现状。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1]张明,刘菁.适合中国城市特征的tod规划设计原则[j].城市规划学刊, 2007(1):91-96.
[2]冯浚,徐康明.哥本哈根tod模式研究[j].城市交通,2006, 4(2):41-46.
[3]潘海啸,任春洋.《美国tod的经验、挑战和展望》评介[j].国际城市规划, 2004, 19(6):6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