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药学 > 正文

酸性微环境响应型锝-99m标记金纳米粒分子探针的构建及其体外成像应用文献综述

 2020-05-02 17:56:51  

文 献 综 述 1.早期肿瘤监测手段 近年来,癌症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就在WHO近期公布的最新癌症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有约960万人口死于癌症。

针对癌症的治疗方式日益成熟,但癌症早期症状难以发现,等到确诊,一半以上的癌症患者已经发展到中晚期,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

因此,癌症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就变得至关重要。

目前临床上常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和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对肿瘤进行即时诊断,为了得到更为全面的成像分析,构建多模态纳米成像造影剂已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

CT成像技术,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射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对被检查部位进行解剖学成像,具有空间分辨率优良、组织渗透性良好、经济成本低等优点,是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成像方式,而其缺陷在于灵敏度不高。

而SPECT成像技术,通过发射出的伽马射线进行核医学成像,基于其对发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之前的肿瘤生理代谢的无创成像,可以灵敏且特效地对病灶部位生理代谢进行监控,单其精确度并不理想,分辨率不高。

因此若将两种成像技术相结合可以实现两种成像技术的优势互补,采用双模态SPECT/CT成像,就可以从SPECT成像中获得功能代谢信息,从CT成像中获得详细的解剖信息。

2.肿瘤靶向探针体系 近年来,利用高分子胶束,囊泡,树枝状分子,生物大分子等纳米级尺寸的粒子为载体,通过表面修饰后作为成像检测的探针来实现对肿瘤的检测,其中纳米成像技术在成像质量,靶向成像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优势明显,也是目前双模态成像研究的热点。

2.1 肿瘤成像纳米探针 纳米技术为构建不同成像模式的造影剂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尤其是用于分子成像的放射性核素标记纳米颗粒(NPs)。

[1,2]在CT成像中,与临床使用的碘基小分子(例如碘海醇)相比,金纳米颗粒具有较高的X射线衰减特性,是CT成像的优良元素。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