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文学教育类 > 编辑出版学 > 正文

数字媒体阅读心理及其阅读方式变革毕业论文

 2020-02-15 18:42:52  

摘 要

  大众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在不同媒体时代表现出不同的特点。进入21世纪以来,大众可以使用媒介种类的增加导致大众阅读心理、阅读需求和阅读方式转变,大众阅读在数字媒体时代出现新的碎片化、浅层化、娱乐化的特点。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以及针对不同的人群和阅读需求传播怎样的内容成为媒体关注焦点。

本文拟从媒介形态的变迁以及不同传播媒介环境对大众阅读行为的改变和对大众阅读产生的影响,探索数字时代大众阅读所表现出来的新的特征,简析数字媒介背景下大众阅读的现状和心理,找出形成这种转变和特征的根源。使读者可以清楚地了解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的区别,从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出发,挑选最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避开数字阅读带来的不良影响,加强对阅读的思考,促进全民阅读和多元化阅读的发展。

(1)对“媒介形态”、“阅读”、 “数字阅读”等概念做出解释;

(2)对不同的媒介时期大众阅读方式及其特征进行研究分析;

(3)论述数字媒体时代大众阅读的新变化,分析当下大众阅读的现状,探索形成这种变化的原因;

(4)分析数字媒介对大众阅读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以及受众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影响。

关键词:数字媒介;阅读方式;媒介形态;阅读心理

Abstract

The reading habits and reading psychology of the public show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in different media times.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increase in the types of media available to the public has led to changes in reading psychology, reading needs and reading methods. In the digital media era, mass reading has presented new features of fragmentation, superficiality and entertainment. How to choose a suitable reading style and what kind of content to disseminate for different people and reading needs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media attention.

This paper intends to explore the new features of mass reading in the digital age from the changes of media forms and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media environments on the changes of mass reading behavior, and to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sychology of mass read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igital media, so as to find out the root of the transform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So that readers can clearly underst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raditional reading and digital reading, starting from their own interests and needs, select the most suitable reading methods, avoid the adverse impact of digital reading, strengthen thinking on reading,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reading and diversified reading.

Ⅰ. Statement of relevant theoretical concepts, define the concepts of "media form", "reading" and "digital reading";

Ⅱ. To study and analyze the public reading mode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 media forms in different periods;

Ⅲ. Discuss the new changes of mass reading in the digital media era, analyz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ss reading, and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such changes;

Ⅳ. To analyze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digital media on public reading and how the audience should cope with them.

Key words: digital media; reading mode; media form; reading psychology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1.1研究背景 1

1.1.2研究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2

1.2.1国内研究现状及评价 2

1.2.2国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3

1.3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3

1.3.1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3

1.3.2本研究的不足 3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 5

2.1媒介形态理论 5

2.2阅读及数字化阅读 5

2.2.1阅读 5

2.2.2数字阅读 6

第3章 不同的媒介形态下的大众阅读方式 8

3.1媒介形态的变迁 8

3.2阅读方式的转变 8

第4章 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阅读 10

4.1数字媒介对大众阅读的改变 10

4.1.1从“小众”阅读到“大众”阅读 10

4.1.2从系统阅读到碎片阅读 10

4.1.3从单向阅读到交互阅读 10

4.1.4从敬畏阅读到休闲阅读 11

4.2大众阅读现状分析 11

4.2.1数字化阅读已成为主流阅读方式 11

4.2.2手机阅读成为主流 12

4.3数字时代大众阅读的本质 14

第5章 数字时代大众阅读的反思与启示 15

5.1数字阅读背后的隐忧 15

5.1.1“浅阅读” 15

5.1.2“自由化” 15

5.1.3信息过载 15

5.2个体受众的对策 16

5.2.1提高媒介使用素养 16

5.2.2培养有效信息摄取能力 16

5.2.3提升信息生产素养 16

5.3数字阅读时代媒体的责任 17

5.4数字阅读时代政府的责任 17

第六章 结语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1

第1章 绪论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阅读不仅是人类从外界获取信息及符号意义的一种社会活动,更是继承、传播人类文明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字技术、信息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文化领域,文字信息内容的媒介形态、存储方式、传播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而这种变化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由于互联网技术发展和各种媒介技术的大量涌现而格外显著。电子及数字媒介的出现使文化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加快了文化内容的生产和传递速度,使知识和信息的存储以及使用更加便捷。大众阅读随着手机、iPad、电子阅读器等移动终端设备的逐步发展,传统阅读慢慢转向数字阅读,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出现碎片化特征。阅读的时间和内容更加碎片化,阅读也变得越来越浅表化、快速化。

根据第十六次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来看:2018年中国成年人人均纸书阅读量为4.67本,相较于2017年的4.66本大体相当,而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均低于2017年,且表现出持续下降的态势;从大众倾向的阅读形式来看,40.2%的人更倾向与“手机阅读”,12.8%的人倾向于“互联网线上阅读”,超半数人倾向于数字阅读;中国成年人人均每日手机使用时长为84.87分钟, 同比增长4.44分钟,而人均每日纸书阅读时长为19.81分钟,相较于2017年的20.38分钟缩短了0.57分钟。最近几年的国民阅读调查发现,手机、iPad以及电子阅读器等数字阅读形式越来越受欢迎,纸书的阅读率也因此下滑。

2011年至2018年中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率从2011年的38.6%增长到2018的76.2%。随着数字媒介的迅速发展,我国民众综合阅读率和数字化阅读率保持连续上升态势,2018年成年人网络在线阅读率较2017年增长了9.6%;手机阅读率较2017年上升了2.7%;电子阅读器阅读率较2017年提高了6.5%。图书阅读率与2017年大体相当;报纸和期刊阅读率持续下降。总体来看阅读率在不断增加但传统纸媒阅读率增长后劲不足,甚至出现衰退。从各媒介使用时长上看,2010至2018年我国人均每日网上阅读时长一直高于人均纸质阅读时长,2014年我国国民每天手机阅读时长反超网上阅读时长,成为大众阅读新趋势。可见,在阅读形式上,随着手机阅读迅速普及,当下大众阅读的主流阅读形式已从传统深度阅读转向碎片化浅阅读。

1.1.2研究意义

阅读作为人们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的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其本质目的就是为了认知和改造世界。阅读内容和阅读习惯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自身的文学素养和处世能力的提升。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提升自身文化素质,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有着积极作用,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在数字媒体时代,数字化的阅读方式正悄然改变着受众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阅读再只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更变成个人与社会联系的新途径。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主流阅读方式已经从传统的系统化阅读转向碎片化阅读,从原来的单向阅读到交互阅读。简单来说碎片化阅读是一种断断续续的阅读,融合文字、视频、图片多种元素,旨在用更短的时间接受更多的信息,以短平快为主要特征,与传统阅读相比较数字阅读带给读者一个信息海洋,人们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订制个性化和感兴趣的内容,甚至大数据算法会基于阅读习惯为读者推送符合个人阅读兴趣的内容,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可以发挥更大作用,但阅读的整体性、连续性被打破,碎片化的信息使读者视野受到限制。

当下国内对于大众阅读行为和心理变化的研究刚刚开始,很多理论尚未形成体系。研究结果对于当下大众阅读的实际指导意义和引导作用并不够大。本文旨在研究分析媒介形态的变迁对大众阅读习惯及阅读心理造成的影响,系统的分析和讨论数字媒体时代大众阅读的现状,使受众了解传统阅读和数字阅读的特点,根据自身需要,找到最高效的阅读方式,规避数字阅读带来的消极影响,加强对阅读的思考,推广全民阅读,促进多元化阅读的发展。因此,无论是从现象的理论研究还是社会实践指导意义来看,有关数字媒体时代大众阅读行为的研究都有助于丰富现有理论成果,为推广全面阅读提供科学的指导意见。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1.2.1国内研究现状及评价

近年来,国内外对数字阅读和大众阅读行为变革的研究已经逐渐成为热点。国内对数字阅读的研究相比国外开始的较晚,随着国内网络出版、信息技术和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全民阅读宣传推广和服务活动的广泛开展,手机移动阅读以及微/云阅读的日益普遍国内对数字媒介阅读的研究迅速发展。目前我国关于大众阅读的研究大多从数字时代大众阅读的特征和大众阅读方式这两个角度开展,很少有从媒介形态演变的角度对大众阅读习惯进行研究并用于实践指导。用CNKI数据库以“阅读方式变迁”、“媒介形态演变”、“数字媒体时代”、“碎片化阅读”为主题进行文献检索,在2006—2017年,以“阅读方式变迁”为主题的文献仅13篇,以“媒介形态演变”为主题的文献共47篇,以“数字媒体时代”为主题的文献共613篇,以“碎片化阅读”为主题的文献共482篇。由此可见,数字阅读已经开始受到社会关注。但从文献数量来看,当前对从媒介形态演变对阅读方式变迁的影响的角度进行的分析研究还不成熟,不完善。

其中,暨南大学周婕于2006年发表的论文《新媒体时代的大众阅读方式研究》,简析了媒介形态对大众阅读方式的影响,并预测了未来大众阅读习惯的演变趋势。她提出,未来的主流阅读形式是一种以屏幕为介质的“阅听”形式,并且“阅听”的细分化以及“阅听”需求的个性化,与当前大众阅读方式的变化有相似之处。南京艺术学院朱俊融2011年发表的论文《新媒体时代阅读习惯研究》尝试对新媒体和大众阅读习惯进行定义,阐释了不同媒介形态影响下的大众阅读习惯变化及特征,针对当下大众阅读习惯的变化及为应对这一趋势媒体需要采取何种应对策略。关于数字时代大众阅读现状的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

1.2.2国外研究现状及评价

国外对于数字时代大众阅读的研究很早就开始了,1964年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出版了有关媒介形态的研究著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除此之外还有David Gautlett主编的《网络研究·数字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美国学者罗杰·菲德勒的《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等。

有关数字时代大众阅读习惯变化的研究,国外研究成果有很多。如: Glenn G·Sparks的《Media Effects Research, A Basic Overview》(《媒体影响研究,基本观点》),美国全国教育协会(National Environment Agency)于2004年发布的《Reading at Risk:A Survey of Literary Reading in America》等,由此可见外国有关媒介形态变迁及大众阅读习惯变化的研究还是比较成熟和完善的,有关的研究成果和论文也形成了较完善的体系。西方国家在传播学领域研究的超前很大程度上受其发达的网络技术及自由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在技术上快速的更新换代加速了阅读习惯的转变,同时宽松的文化环境使受众心态更加开放。

1.3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1.3.1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根据对已有文献的考察,本人认为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以下两点:

从研究思路上看,本文从媒介形态演变的角度找出媒介对大众阅读习惯变化及心理的影响,从而指导大众阅读实践。研究视角新颖,具有创新性。

从研究方法上看,本文借鉴了传播学和大众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并通过数据分对数字时代大众阅读现状进行分析,有一定创新。

1.3.2本研究的不足

由于时间、空间限制及本人能力有限,本研究所查找到的数据有限,结论可能不是完全准确和完善。现今学术界对数字媒体等概念还没有准确的定义,且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媒介形态也在不断变化,给本人的研究造成较大的困难。且可供参考的研究成果及文献较少,也限制了研究的深入开展。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

2.1媒介形态理论

“媒介”最早出自《旧唐书·张行成传》:“观古今用人,必因媒介。”

《现代汉语词典》将“媒介”定义为:“使双方(人或事物)发生关系的人或事物。”

《辞海》将“媒介”一词定义为:“居中联系,使双方产生某种特定关系的事物。”

威尔伯·施拉姆认为“媒介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侧重媒介的工具和中介属性。张忠民,阳欣哲,张国良认为“媒介是文学传播的介质,是客观的、中性的;而媒体是机构,是主观的、自为的”。综上所述,本文拟借鉴张忠民等人的观点,将媒介定义为:信息传播介质或载体。本文所研究的数字媒介包括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iPad等。

从媒介理论的相关研究来看,加拿大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认为“一切媒介作为人的延伸,都能提供转换事物的新视野和新知觉。”麦克卢汉最早把媒介这一概念引入传播学,传统传播学研究重点关注传播效果,而他更看重某种形态的媒介所具有的特殊性质。人们称其相关理论为“麦克卢汉视角”。1964年麦克卢汉出版了《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提出并阐述了“媒介即讯息”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媒介本身才是最有意义的讯息。他又在《媒介即信息》中提到,人只有通过某种形态的媒介才能进行与这一媒介相适应的信息传播行为

我国传播学学者郭庆光认为,“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讯息,是由这个时代所使用的传播工具的性质决定的,而其所指的并不是传播的内容。”

本人认为,媒介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工具,当科技进步导致新媒介取代旧媒介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就会随之发生改变,包括阅读习惯和阅读心理的变化。

2.2阅读及数字化阅读

2.2.1阅读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之一,其本质是为了认知世界。人们对阅读的研究是为了更好的认识和改造世界。

关于阅读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中国大百科全书》解释为“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阅读的外延相当大,从广义上讲,一切信息获取行为都能够称为阅读。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阅读史》中提出:“我们每个人都阅读自身及周遭的世界,俾以稍得了解自身与所处。我们阅读以求了解或是开窍。我们不得不阅读,阅读,几乎如同呼吸一般,是我们的基本功能。”由此可知,阅读的重要性及外延之广。

关于阅读的定义:接受论认为,阅读是受众从文本、声音、图像等符号中提取信息、获得意义的过程。互动论认为,“阅读是读者与作者、阅读对象发生联系、相互作用的过程。”

传统媒体时代,人们浏览文字的来获取信息。阅读的定义更倾向于接受论的观点,阅读内容相对单一,阅读方式以单向的获取和接受信息为主。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介的不断变迁带动阅读内容的多元,数字媒介更是融入了声音、画面、文字等多种表达元素,阅读也呈现出新的特征,阅读的对象及方式均发生了变化,阅读的涵义更侧重于互动论的观点,阅读不再是单纯的从文字符号中获取信息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受众与作者和阅读内容之间的交流互动行为。本文所采取的阅读定义为:阅读是一种将从符号中获取信息和意义,并对符号及编码者产生影响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双向的互动过程,而不是单向的信息接受。

您需要先支付 5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