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经济学类 > 金融学 > 正文

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研究毕业论文

 2020-02-15 16:53:14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转型的需要,中央银行传统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由于存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通畅、流动性创造能力有限、结构性问题突出等固有问题,已经无法满足复杂的货币供给的变化。央行为了应对经济环境变化,解决基础货币投放问题,在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工具基础上,引入了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常备借贷便利(SLF)、中期借贷便利(MLF)、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抵押补充贷款(PSL)等。这些工具具有较强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已经成为中央银行调控宏观经济、调节货币供给日常政策工具,以及时地向金融机构进行流动性补充。

本文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整理并归纳了目前国内外相关的学术研究结论;第二部分是理论部分,对流动性创造理论和货币政策传导路径进行了分析;第三个部分是实证部分,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将银行按照规模分为五大国有银行和七家全国股份制银行,分析2016年第一季度-2018年第四季度我国中央银行进行新型货币政策调控对不同规模银行流动性创造带来的影响;第四部分是结论部分,通过实证研究结果对中央银行未来实施货币政策调控给出建议,以便更好地助力于实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流动性创造;动态面板分析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needs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ic transformation,the traditional quantitative monetary policy tools of the central bank have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complex changes in the money supply due to the inherent problems such as the inconsistent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mechanism,limited liquidity creation ability and prominent structural problems.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change of 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 base money supply,the central bank has introduced many new monetary policy tools,including 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 (SLF),Medium-term Lending Facility(MLF),Short-term Liquidity Operations (SLO) and Pledged Supplementary Lending (PSL),on the basis of the monetary policy tools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broad.These directive and targeted new monetary policy tools have become the daily policy tools for the central bank to regulate the macro-economy, adjust the money supply,which can timely supply liquidity to financial institutions.

This paper is mainly composed of four parts:The first part is the summary part,which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ce of this topic.It sorts out and summarizes the result of relevan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The second part is theoretical part,which analyzes the liquidity creation theory and monetary policy transmission path.The third part is the empirical part.Banks are divided into five State-owned Banks and seven National Shareholding Banks.By using the model of a dynamic panel,it analyzes the effects of new monetary policy regulations on bank liquidity creation from the first quarter of 2016 to the fourth quarter of 2018 in different scales.The fourth part is the conclusion part.The empirical research results are used to give suggestions for the central bank to imply monetary policy regulation in the future, so as to better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al economy.

Key words:New monetary policy tools;Liquidity creation;Dynamic panel analyse

目 录

第1章 绪论 1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

第2章 货币政策流动性创造的理论基础 3

2.1 流动性创造理论 3

2.1.1 流动性及流动性创造 3

2.1.2 流动性衡量指标 3

2.1.3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4

2.2 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影响的传导机制 6

2.2.1 传统货币政策工具 6

2.2.2 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 7

2.2.3 常备借贷便利 7

2.2.4 中期借贷便利 8

第3章 实证分析 9

3.1 变量数据选取与处理 9

3.1.1 样本收集 9

3.1.2 变量选择 9

3.2 动态面板模型构建 10

3.3 变量分析 10

3.3.1 描述性统计分析 10

3.3.2 相关性分析 11

3.4 实证结果与分析 11

3.4.1 全样本银行 11

3.4.2 国有银行 13

3.4.3 全国性股份制银行 14

第4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6

4.1 研究结论 16

4.2 政策建议 16

4.2.1 进一步加强货币政策工具流动性创造的“结构性” 16

4.2.2 推动各类商业银行差异化发展路线 17

4.2.3 加强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资金运用监管 17

参考文献 18

附 录 20

致 谢 21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商业银行作为唯一具有流动性创造功能的金融机构,通过为工商企业、家庭个人和政府开立存款账户,一方面吸收存款集聚社会闲散资金,另一方面发放贷款和从事投资业务使资金流向需要的部门,从而派生出更多存款,扩大了社会的货币供给量,为实体经济注入流动性,因此商业银行开展业务活动对于调节社会总供给至关重要。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能力受到宏观和微观等多种因素影响,如果一国流动性过剩即资金周转过度会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而流动性不足会抑制消费和投资,不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甚至会引发流动性风险,严重时会导致银行财务困难、倒闭,加剧系统性风险积累和传播。因此,商业银行已经成为国家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途径和基础。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调节信贷规模、调节社会货币供给量时,主要是通过影响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进行的。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经济的结构性发展是我国目前的主要任务。国务院在 2013 年曾指出:“金融运行总体是稳健的,但资金分布不合理问题仍然存在,与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要求不相适应。应当坚持有扶有控、有保有压原则,加强资金供给的针对性和指向性。”传统货币政策工具由于传导机制不通畅且对整个经济体产生一般性的影响,无法解决结构性失衡问题,具有固有的局限性。为此,自2013年以来,中央银行先后创设了定向再贷款、定向降准、短期借贷便利、中期借贷便利和抵押补充贷款政策,这些政策操作有助于引导资金流向,减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的资金,推进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扶贫、“双创”等普惠领域和民营企业、债转股等支持力度,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央银行按照稳健的货币政策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的原则,2018年中央银行累计开展中期借贷便利操作49510亿元,均为1年期,期末余额49315亿元,比年初增加了4100亿元。开展常备借贷便利操作4385亿元,期末余额928亿元。这些货币政策操作在为经济体系注入流动性的同时,也对一些特定行业或机构提供了倾向性的货币支持来实现结构转型的目标。

近几年,中央银行频繁使用新型货币政策工具调节我国货币供给和流动性,而这些工具的实施效果还尚未定论。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比起传统工具有何优势?其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流动性?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各金融机构流动性变化反映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在实现央行货币政策目标的有效性。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Diamond和Dybvig(1983)最早提出了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理论,理论指出商业银行的实质是流动性资产与负债的创造与转换。对于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度量方法,最早是由Deep和Schaefer(2004)给出的,他们提出了流动性转换缺口这一指标,即表内流动负债与流动资产之差与银行总资产的比值,但此项指标存在着期限约束的局限性,同时也忽略了表外业务的影响。基于此项指标,Berger和Bouwmn(2009)提出了cat-fat方法测量流动性创造能力,他们从贷款种类考虑,将表内外的资产负债项目按照变现速度、成本分成流动性、半流动性、非流动性三类,并按其分类赋予相应权重,计算加权平均流动性创造水平,商业银行在业务运营中将缺乏流动性的资金转化为了具有流动性的资金。钱智通(2016)根据我国商业银行业务的实际情况明确了三类项目的分类。

关于货币政策对于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Parka,How 和 Verhoeven(2014)认为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银行间市场运行状况。李明辉、孙莎、刘莉亚(2014)将商业银行表内、表外业务均考虑在计算流动性创造水平范围之内,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宽松的传统货币政策对表内业务流动性创造水平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是对表外业务流动性创造水平起到负向阻碍作用。巴曙松、何雅婷和曾智(2016)的实证研究显示不同的货币政策工具对流动性创造具有不同的影响,M2增速和一年期存款利率与流动性创造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准备金率和贷款利率与流动性创造水平负相关。

关于银行资本总量与结构差异对流动性创造的影响,Berger et al.(2009)研究美国数据后指出货币政策仅仅对小规模银行的流动性创造是有效的,对于大型商业银行作用并不明显。李程彬(2010)分析了我国十家商业银行,将银行划分为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结果表明国有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远大于股份制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是导致流动性创造过剩的重要原因。周爱民、陈远(2013)通过非平衡面板的实证分析表明,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流动性创造与资本规模正相关;城市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与资本规模负相关。

由于我国新型货币政策工具处于新兴发展期,许多政策工具随着我国实践经验的积累不断优化、完善、补充。目前此类文章大多是借鉴国外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提出发展建议,或者是对我国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传导机理的研究。封北麟、孙家希(2016)比较了我国与欧美国家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不同,从设立目的、实施条件、操作目标、操作方式等角度分析了中外差异。欧美国家将新型货币政策工具作为解决危机的手段,是在传统货币政策失灵时的一种临时性工具,而我国主要通过新型货币政策提供短期借款为小微企业和“三农”等薄弱领域的发展提供长期流动性支持。马文鹏(2016)分析了经济新常态下新型货币政策的优势与特点,提出应遵循传统与新型相结合、不同期限政策工具相结合、“结构性”工具适度等原则,不断优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第2章 货币政策流动性创造的理论基础

2.1 流动性创造理论

2.1.1 流动性及流动性创造

对于流动性的概念,金融学界尚未形成统一的界定。目前专家学者主要从市场的流动性、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和资产的流动性三个维度理解。最早提出流动性这一定义的是经济学家凯恩斯,他指出由于货币比起其他的资产可以直接用于支付结算,人们偏好货币的这一特质而愿意持有货币,这种需求称为“流动性偏好”。从凯恩斯的理论中得出,流动性是资产变现而不受损失的能力的体现。市场的流动性是中央银行向社会投放的货币量多少,当货币供给大于需求时,则流动性过剩;当货币供给小于需求时,则流动性不足。金融体系的流动性是指金融机构在保证正常运转,满足客户及时存取和支付需求的条件下,以较低成本快速变现的能力。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在没有成本的前提下转化为现金资产的能力。本文研究对象是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即商业银行的流动性。

Diamond、Dybvig和Bryant指出,商业银行就是流动性转移与创造的金融机构,流动性创造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将流动性很强的负债重新组合为缺乏流动性的资产的过程。商业银行吸收大量分散的社会闲散资金,储户的流动性需求无法得到满足,银行的利息相当于是支付给储户的一部分流动性补偿,商业银行利用其雄厚的资金实力资产以及资产负的期限错配,续短为长,在为政府、企业等经济部门提供中长期贷款的同时,将短期流动性负债转化为了非流动性资产。为应对储户及时的取款或支付需求,商业银行也应保持良好的流动性水平以满足客户需求,因此商业银行在为社会释放流动性的同时承担了一部分流动性风险。一旦储户对银行出现信任危机,容易引发“挤兑”浪潮,会导致银行体系流动性不足,甚至破产、倒闭。

2.1.2 流动性衡量指标

本文利用Berger和Bouwmn设计出的cat-fat法度量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能力。具体过程为:首先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内项目按照变现速度、变现成本、到期时间划分为非流动性、半流动性和流动性三类,赋予不同类别的项目不同的权重,流动性负债和非流动性资产权重为0.5,非流动性负债和流动性资产权重为-0.5,也就是说,若商业银行将一单位流动性负债转化为了非流动性资产,银行就创造了一单位的流动性,具体分类如表2.1和表2.2。最后按照公式加总,公式如下:

流动性创造水平(LC)=0.5×(非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资产) 0×半流动性资产 0.5×(流动性负债-非流动性负债) 0×半流动性负债

表2.1 资产项目流动性

资产项目

非流动性(权重=0.5)

半流动性(权重=0)

流动性(权重=-0.5)

客户贷款及垫款;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商誉;递延所得税资产;其他资产

拆出资金

现金及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存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贵金属;衍生金融资产;买入返售款项;以公允价值计量的交易证券;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到期投资;应收款项类投资

表2.2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流动性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非流动性(权重=-0.5)

半流动性(权重=0)

流动性(权重=0.5)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付债券;其他负债;权益

拆入资金;向中央银行借款;银行同业借款;卖出回购金融资产

吸收存款;同业存放款项;交易性金融负债;衍生金融负债;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

2.1.3 影响流动性的因素

2.1.3.1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具因素

(1)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中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有价证券(主要是国债和央行票据)吞吐基础货币,调节流动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三种。当中央银行开展正回购、现券卖断业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时,相当于回笼基础货币、收回流动性;当中央银行开展逆回购、现券买断、央行票据到期时,相当于投放基础货币,释放流动性。由于目前我国国债市场规模小,二级市场流动性差,我国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发行央行票据进行公开市场操作。

(2)利率政策

①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会影响商业银行可贷资金数额,进而影响商业银行流动性创造的能力。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银行存放中央银行准备金数量增加,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减少,流动性创造能力下降;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存放中央银行准备金数量减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增加,流动性创造能力提升。

②基础利率

存贷款利率是直接影响商业银行贷款数量的重要因素。中央银行根据宏观经济状况和政策需要制定贷款基准利率,对其他利率具有指导作用。中央银行提高贷款利率,贷款成本上升,贷款数量下降,银行信用紧缩,政策趋紧。一般以一年期存贷款利差作为测量标准。

您需要先支付 5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