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实践案例研究毕业论文
2020-02-15 16:10:58
摘 要
随着城市化迅速发展,城市里的社区邻里之间的关系变得陌生,社区问题越来越多,这使得社区治理面对着较大的挑战。怎样推动居民积极参与社区的公众生活,提升社区的活力已然成为社区治理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研究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探寻社会工作在社区营造的作用。本文从社区营造的相关定义出发,分析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机制,分析社区营造的要素,运用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分析对宽巷子社区的社区营造案例。在对宽巷子社区的研究中,首先介绍了社区的情况,接着分析社工介入宽巷子社区的必要性,然后详细地分析社会工作介入宽巷子社区的社区营造的具体做法,并总结其机制。最后对社会工作介入宽巷子社区的社区营造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并分析如何推广这样的社区营造。
关键词:社会工作;社区营造;宽巷子社区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mmunity neighborhoods in cities has become unfamiliar, community problems have become more, and more, which makes community governance face greater challenges. How to promote residents'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the public life of the community and enhance the vitality of the community has become a problem that needs to be considered in community governanc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ocial work involved in community building and explores the role of social work in community building. Based on the relevant definitions of community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social work involved in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nalyzes the elements of community construction, and uses case analysis and interview methods to analyze the community creation cases of Kuanxiangzi community. In the study of the wide alley community, the situation of the community was first introduced, then the necessity of social workers to intervene in the wide alley community was analyzed, and then the concrete practices of community work in the community building of the wide alley community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and the mechanism was summarized. Finally, it 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ocial work in the community building of the wide alley community, and analyzes how to promote such community building.
Key Words:Social work; Community building; Kuanxiangzi community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1章 绪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意义 1
1.2.1 理论意义 1
1.2.2 现实意义 2
1.3 研究目标 2
1.4 研究方法 2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3
2.1 文献综述 3
2.1.1 对社区营造的研究 3
2.1.2 对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研究 4
2.1.3 文献述评 4
2.2 社区营造的定义 4
2.3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理论依据 4
2.3.1 社区营造理论 4
2.3.2 赋权理论 5
第3章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机制分析 6
3.1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要素分析 6
3.1.1 地方政府 6
3.1.2 社工 6
3.1.3 居委会 6
3.1.4 党组织 6
3.2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路径分析 7
3.2.1 搭建社区参与平台 7
3.2.2 提升社区能力 7
3.2.3 培育社区自组织 7
3.3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机制分析 8
3.3.1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动因分析 8
3.3.2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理想模式分析 8
第4章 社会工作介入宽巷子社区营造分析 10
4.1 宽巷子社区情况简介 10
4.2 宽巷子社区开展社区营造的必要性分析 10
4.2.1 居民提升参与意识的需求 10
4.2.2 培育和发展社区自组织的需求 11
4.2.3 提升社区民主自治和民主协商程度的需求 11
4.3 社会工作介入宽巷子社区营造的路径分析 12
4.3.1 路径一:社工对社区提供服务支持 12
4.3.2 路径二:社工运用社区基金助力社区营造 12
4.3.3 路径三:社工引导多元主体参与营造 12
4.3.4 路径四:社工发挥指导培训作用 13
4.4 社会工作介入宽巷子社区营造的作用分析 13
4.4.1 推动实施社区营造体系改革 13
4.4.2 将决策权还给居民 14
4.4.3 推动居民参与 14
第5章 社会工作介入宽巷子社区营造总结反思 15
5.1 宽巷子社区营造案例成效 15
5.1.1 居民参与积极性和满意度提高 15
5.1.2 弥补政府主导社区营造不足 15
5.1.3 提升社工的专业认同 16
5.2 宽巷子社区营造案例反思 16
5.2.1 参与对象的局限性 16
5.2.2 实施方式的局限性 17
5.3 宽巷子社区营造案例启示 17
5.3.1 推动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本土化 17
5.3.2 充分发挥社工的专业特色和优势 17
结 语 18
参考文献 19
致 谢 20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社区营造”最早出现于台湾学者申学庸提出“社区总体营造”。社区营造的主要目标是建立社区文化、凝聚社区共识、建构社区共同体的概念。社区作为社会最基本的单元,承担着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重要功能。社区营造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的营造,在硬营造主要和规划领域相关,而社会工作主要是在软营造发挥作用,即推动社区居民自发地参与社区运作,共同解决社区事务,增强社区凝聚力。
做好社区营造,单单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的是社工带领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社工是具有专业的价值观和工作方法,同时还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工作方法中的一个,由此可见社工在介入社区营造中是具有独特优势的。其次,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包括地区发展、社会策划和社会行动三种介入方法,涵盖社区发展、社区教育、社区照顾等实践形式,因此,社会工作在介入社区营造中是有着独特优势。
现在,随着国内城市化的飞速发展,城市内的居民对于社会多样的需求也就由此产生,同时各种需求的具体形式也变得多样化。这使得城市社区的治理变得困难起来,服务的功能和管理的职能从政府中脱离出来,交由社区进行行使。怎样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怎么行使这些职能成为学者们关心的问题。社区营造是社区治理的一部分,社工在社区营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升居民社区参与的意识,还可以推动社区治理的创新。
社区营造作为社会工作参与社区治理的实践形式,目的是满足社区的需要、解决社会的问题、提升居民的参与、提高居民的能力、增强社区的认同感。本文想通过对成都宽巷子社区营造的案例进行研究分析,了解国内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现状,并评价其效果,总结出一条适合在国内推广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路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国内关于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研究相对较少,没有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原有的社区营造理论进行拓展和创新。对社区营造的研究是充分契合目前社会治理创新的大背景,利用社会工作推进和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理念。从社会工作这一角度入手,对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实践和效能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找到这种社区治理新模式的优势,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意义,又能促进社区营造的本土化进程,并促进社工服务体系的建设。
1.2.2 现实意义
首先,有助于推动社区营造的本土化研究。社区营造在台湾和日本己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持,但在大陆的研究和实践较少。通过对学者研究社区营造的梳理,结合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营造中的推动作用,可以为社区营造的实务发展提供指导,探索以社工机构为主体的社区营造路径。
其次,社区营造的理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助力。社区营造的开展不仅立足于国情,也能推动住宅场所的改良,使其不再单调。社区营造就是把居住场所营造成为充满人情味和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的地方。而社工作为实践者,在本研究中的意义体现在促进社区稳定,增进邻里之间互信,提升社区居民联系,推动民众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等方面。社区营造核心是社区居民自组织起来,政府提供一定经费,给予一定引导,再由专业组织提供知识帮扶。社区营造的核心部分是社区居民,社区居民如何形成他们的协会、外部力量和内部能人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提供政策,提供资金,提供足够的动力,让民间组织活起来。在民间自发、政府引导中,让很多社会组织能进入其中,最终使社区能有自己的能力去解决社区发展的问题。
1.3 研究目标
基于文献综述和对现有社区营造的要素、机制分析,本论文将梳理不同社会工作参与社区营造的机制,通过对不同机制的探讨,探寻其优点与缺点,并以此来分析宽巷子社区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实践。本论文将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宽巷子社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原有的社区营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途径以及介入后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对社会工作介入宽巷子社区营造机制分析。最后对社会工作介入宽巷子社区营造总结进行反思,探讨如何将社区营造进行推广。
1.4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大量的相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对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研究现状、现阶段的研究成果和进展,以及目前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中分析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确定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收集不同地区社区工作参与社区营造的案例,运用案例分析法对社会工作在宽巷子社区运作模式及其成效进行重点分析,分析其问题与不足。
(2)案例研究法:系统地收集宽巷子社区数据和资料,实地观察,研究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状况。研究宽巷子社区是如何在社会工作介入下改变的,分析社会工作是如何在宽巷子进行社区营造,以及社区营造实现的效果。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2.1 文献综述
对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研究可分为对国外社区和国内社区的研究。对国外的研究主要是对日本的研究。对国内的研究,早期是对台湾地区的“社区总体营造”的研究,近几年对大陆社会营造的研究开始增多。早期研究社区营造的学者,主要是介绍台湾和日本的社区营造成果。随后,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社区建设的实践出发,到台湾和日本地区考察学习,分析当地社区营造的成功案例,并探索社区营造对大陆地区的发展历程社区建设的意义。
2.1.1 对社区营造的研究
张燕(2000)是国内最早对社区营造进行研究的学者,他详细地介绍了日本和台湾地区的社区营造案例地经验[1][1]。在此之后许多学者在社区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成功的社区营造案例,积极探索这些成功案例对于国内社区的建设和发展的意义。王茹(2013)对社区营造的研究是从政治的角度入手,她认为以政府为主导的社区营造是一种国家策略,目的是构建新的社会认同,以此来培养社区居民共同意识 [2][2]。刘东兰(2011)总结了台湾彰化县社区营造的成功经验,认为这种社区营造对国内社区的建设有很重要的意义,大陆社区的建设应当借鉴台湾的社区营造模式[3][3]。黄瑞茂(2013)探访了台湾社区营造的典型案例——桃米社区,他将台湾的社区营造解读为一种让居民回归土地、社区和生活的运动 [4][4]。魏寒宾(2016)等在对韩国社区营造进行研究,认为韩国的社区营造是政府反省城市建设的失败教训、寻找现阶段适合城市发展和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韩国的社区营造经历三个阶段,引导居民互动关心自己生活的空间,发现并改善社区问题,学会利用地区特色并加以开发,发展地区经济,逐渐取代韩国过去由国家及政府主导的常规性营造方法。居民、政府和专家是韩国社区营造的参与主体。社区建设应从政府、开发商主导转为政府引导及政民合作 [5][5] 。
胡澎(2013)详细的介绍日本的社区营造的发展过程,详细地分析公众参与社区营造的形成机制和文化因素,进而提出非营利组织是社区营造的中坚力量,总结出日本的社区营造是从“官督民办”发展为“民推官办”,再发展为“官民协作”,在其中发挥作用的主体始终是市民,体现落到实处,从“市民参与”到“市民主体”的过程[6][6]。夏铸九(2017)认为台湾的社区营造的是通过动员社会力量,使得台湾的草根社区有机会参与到地方环境改善的决策过程中。社区营造其实就是社区培力与维权[7]7。罗家德(2017)认为应该让民间产生自组织和小团体,自我治理,这样才能让社区营造落到实处,让居民既能自己解决很多社会问题,又能在大集体中和谐共存,从而协商解决矛盾[8][8]。
2.1.2 对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研究
陈锦煌(2018)在认为实现社区存在的价值,其进步不能只依靠政府的力量,而是要有社会力量的参与。他认为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在社区营造中应该有的策略:一是理念先导策略,即让居民自己发现问题,有想解决问题的想法;二是专业指导策略,即用专业方法解决问题,应该注重人才的培养。社区营造的关键之道是通过协同治理机制,整合并利用民间的力量,实现持续的进步[9][9]。
王宁(2015)上海市福山路跑道花园项目进行研究,对这种由民间力量发起到多元主体参与的新模式进行分析,认为项目虽然是从民间发起,项目的具体实施由社会工作者负责,但是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依旧是行政力量[10][10]。刘远(2012)等对张家港市H社区进行研究,总结出社会工作从“以点到面”、“由浅入深”、“由面到体”三种途径介入社区营造[11][11]。
2.1.3 文献述评
当前对于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研究多数研究是以社区为主体视角,关于社会工作的并不多。研究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学者,也多数研究介入活动,没有关注社区营造的整体过程。同时,当前模式的服务对象以关注弱势群体为主,没有对社区进行宏观研究,社区服务没有深入的、全方位的覆盖。因此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就应该不断在理论和实践上转变,从而推动社区积极探索创新发展道路,使得社会工作发挥更大的价值。
综上所述,本文希望在目前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角度入手,以较为典型的宽巷子社区作为案例,对社会工作在社区营造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研究,了解社会工作在社区营造中发挥的作用,从而对社区营造进行深入研究。
2.2 社区营造的定义
社区营造可以简单的定义为在政府的引导下,由民间自发形成,在社会组织帮扶的下使社区居民自我组织、治理和发展,一同解决社区面对的公共问题。社区营造是一门专业,提供了专业技能,以促成社区善治。社区营造的概念的提出,是针对专业发展而言的,尤其是希望培养出很多社区营造师,帮助各类社区进入善治之境。
2.3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理论依据
2.3.1 社区营造理论
社区营造包括五个类别,即“人”,“文化”,“生产”,“土地”和“景观”。 “人”指的是管理人际关系,满足社区居民需求,创造生活福利。“文化”是指延续社区共同历史和文化,终身学习和文化活动管理等;“生产”是指经济活动和房地产的集体经营,特别是刺激当地居民对地产的创造开发和营销;“土地”是指弘扬地方特色,保护地理环境,保持当地特色景观的延续;“景观”是指对社区原有生活环境的连续运作和良好建设。社区营造是一种能改善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并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本文提到的社区建设是一种具体可行的社会工作实践方法,试图缓解社会矛盾,减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从而促进社区的健康发展。
付翠莲(2012)建议社区的建设应当主要由社区自发组织和行动[12][12]。生活在同一社区的居民应该在集体行动中共同处理社区问题, 共同营造社区的良好治理。在社区营造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行为是用来处理社区公共问题。因此,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用来支持社区营造和社工,帮助发现和解决社区中的问题。
吉田友彦(2005)认为社区营造是在帮助和引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地方事务,从而在社区里形成凝聚力和增强认同感[13][13]。在鼓励社区居民的提升独立的创造力的同时,改善居民的自治。社区营造的方式包括“从基层到政府”、“居民参与”、“社区自治”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和凝聚力。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 未来街道社工个人职业素质形成分析外文翻译资料
- 为灾后社会发展组织社区 定位社会工作外文翻译资料
- 城市老旧社区适老化改造路径研究外文翻译资料
- 赛博格宣言:20世纪后期的科学、技术以及社会主义女性主义外文翻译资料
- 谁接受少数民族的文化?多数群体成员文化适应的人格视角外文翻译资料
- 社会工作和精神病学视角下战争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初级护理中的生物—心理—社会挑战外文翻译资料
- 网格化管理促进城市社区防治犯罪的实践与思考外文翻译资料
- 社论:COVID-19期间老年人的孤独感和社会隔离——对老年学社会工作的启示外文翻译资料
- 社会支持与中国农村的“留守”老人:以江西省为例外文翻译资料
- 从抗争到顺应:科层组织视角下的快递员身份认同与行动策略外文翻译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