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食品质量与安全 > 正文

用于黄曲霉毒素检测的丝网印刷双极电极的制备与表征文献综述

 2020-04-16 16:43:45  

文 献 综 述 1.黄曲霉毒素的定义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等丝状真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有毒次级代谢产物,具有诱导突变、抑制免疫和致癌作用[1-5],对动物和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在已发现的400多种黄曲霉毒素中,常见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有B1、B2、M1、M2、G1、G2等几种亚型,其中AFB1是最危险的致癌物(毒性相当于砒霜的68倍,氰化钾的10倍)[6]。

在湿热条件下,黄曲霉毒素极易污染玉米、花生、大豆、小麦、坚果等农产品和制品,极少剂量就可使人和动物受到严重的危害。

因此,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是国际上食品卫生和农产品贸易中的必检指标[7]。

建立快速检测食品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的方法对于食品安全和保障人们的健康具有重要的意义。

2.黄曲霉毒素的检测手段 目前国内外报道的测定黄曲霉毒素的方法主要有薄层色谱法(TLC)[8]、高效液相色谱(HPLC)[9-10]、酶联免疫法(ELISA)[11]、荧光光度法(ICA/SFB)等。

近年来,电化学检测成为检测黄曲霉毒素的主要手段。

2.1 薄层色谱法(TLC) 薄层色谱法(TLC)是应用最早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之一。

其原理是将样品提取、净化、富集后,在薄层板上进行分离,之后在紫外光照射下进行检识。

在波长为365nm的紫外光照射下黄曲霉毒素B1、B2产生紫色荧光,G1、G2产生绿色荧光,然后根据其在薄层板上显示的荧光强度来定量。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