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社会学类 > 社会工作 > 正文

我国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的规范冲突与整合文献综述

 2020-04-13 15:27:20  

文 献 综 述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2011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的1~14岁人口为2.2亿人,占全国人口16.60%。

儿童作为我国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社会发展中备受关注的群体和各类社会政策的倾斜面。

2011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民政部召集十几个省市进行座谈、研究,讨论流浪乞讨儿童的现状和救助问题。

2006年,国家”流浪儿童问题研究”课题组根据文献资料和有关实证调查研究推算出我国流浪儿童大约100万人,并且预测这一数量还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

因此,流浪儿童社会救助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

我国对流浪儿童救助缺乏专门性法律规定。

流浪儿童是儿童中的一个特殊部分,与其他儿童的保护应该有所区别,制定专门的流浪儿童救助保护条例应该在情理之中。

目前国家针对流浪儿童的管理仍然沿用国务院颁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及《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无论《救助办法》还是《实施细则》都未提出将流浪儿童与流浪成年人分开管理的要求,这就使得保护流浪儿童工作障碍重重。

最大的障碍还在于《救助办法》明确提出的自愿原则根本不适用于流浪儿童。

为此,政府有必要给新修改的法律条文注入更大的刚性,形成配套的、详备的相关规定,明晰相关部门的职责和问责制度,承担起保护弱势儿童的国家责任。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