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成因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2020-04-13 13:24:07
虽然《预算法》禁止地方政府发债,但现实中地方各级政府负债存量规模巨大。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央行的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6月末,全国地方政府的负债超过20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的结构非常复杂,既有显性债务,也有隐性债务,而且规模非常不透明。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为满足地方财力需要特别是为了完成经济刺激计划,通过设立政府下属的投融资公司从银行体系申请贷款或者发行城投债,成为地方政府债务迅猛增长的最主要原因。
马金华(2011)在”地方政府债务: 现状,成因与对策”中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历程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成因的发展变化,探讨了地方负债的融资行为风险对财政,金融,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最后提出解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根本出路在于地方政府举债债券化。[1]
伏润民,缪小林,师玉朋(2012)在”兼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中提出关于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的四个观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表象上是判断财政是否平衡、政府能否举债或偿债,但其内核是政府债务产生的社会经济效应;国外研究主要从表象上理解政府债务可持续性,但这并不适合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原因是国外政府债务属于市场行为,而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更多是属于行政行为;如果仅以可持续性表象去认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政府的超强信用必然会导致债务规模膨胀,却仍然表现出可持续性的假象,而真正的风险已经在金融体系中不断累积;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需要从内核上进行分析,并形成宏观经济运行下的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性动态测度体系,重点还需要考虑地方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预期、经济主体危机发生的概率、政府担保债务转嫁的可能性等。[2]
类承曜(2011)在”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原因: 制度性解释框架”中指出:央行的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6月末,全国地方政府的负债超过20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的结构非常复杂,既有显性债务,也有隐性债务,而且规模非常不透明。近年来,各级地方政府为满足地方财力需要特别是为了完成经济刺激计划,通过设立政府下属的投融资公司从银行体系申请贷款或者发行城投债,成为地方政府债务迅猛增长的最主要原因。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方政府债务危机在世界各国频繁爆发。经济学家日益关注地方政府过度举债问题。[3]
张丽恒(2011)在”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债务风险研究”一文中对我国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现状做出基本判断,分析了债务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地方投融资债务增长的原因,并提出防范和缓解地方投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对策。[4]
崔军(2011)在”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 近期目标与长效机制”一书中指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凸显,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及其债务只是其现阶段的形式体现。深层次的原因应从地方财政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探寻。针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先”治”后”理”是基本逻辑主线,近期目标是清理地方融资平台及其债务,但从长计议则应构建加强地方政府财力建设、规范地方债务管理的长效机制。[5]
王世成,李袁婕(2013)在”基于审计结果的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问题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中指出造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的原因主要包括: 地方政府事权与财权不匹配, 地方政府举借债务法律制度相对滞后,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相对欠缺,对政府性债务缺乏统筹有效监管和对地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过于偏重GDP 等经济数据。[6]
桑子涵(2010)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分析及预警体系的建立”中总结了地方政府债务的主要理论,继而着重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现状及产生原因,重要的是针对当前我国地方的债务现状,提出了地方债务风险预警体系的建立。结合前人的研究,建立了更完善的债务风险预警体系的新方案,包括单省份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和全国各省份的横向债务风险预警体系,并对新的预警体系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7]
龚强,王俊,贾坤(2011)在”财政分权视角下的地方政府债务研究: 一个综述”中通过在财政分权的框架下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成因、影响、管控的相关理论分析和经验研究的梳理,总结了较为成熟的财政联邦经济体在地方债务管理实践中的经验教训,同时,也对正处于分权化改革当中的转型国家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进行了总结,并最终落脚到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上来。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因与分税制度不完善、地方官员激励扭曲、地方融资平台不规范、宏观调控和财政政策需要等问题联系在一起而更加错综复杂,需要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现实制度特征做进一步深入研究。[8]
马金华,李国锋(2010)在”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中指出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显性化,暴露了我国当前地方债务监管存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对地方债监管不利的原因,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从立法、财政、信息化等方面对地方债监督机制提出对策。[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