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M影像的水体信息提取文献综述
2020-04-13 13:24:06
文 献 综 述
一、遥感及其发展
遥感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对地综合探测技术,遥感一词来源于英语Remote Sensing#8212;#8212;遥远的感知[1],即不直接与目标接触而收集目标物的信息,通常是指通过某种传感器从空中或太空获取地表各类地物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提取、分析,以此来测量与判定地表目标地物的性质或特性。
自1910年成功拍摄了第一张航摄相片,航摄的序幕也随之揭开了。在此前后,航空摄影主要服务于军事侦察、地形测量及制图。因摄影技术和空间运载工具的发展,航天遥感也日益发展成熟。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3个月后美国也发射了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此揭开了航天遥感的历史。
遥感作为一门综合性对地观测技术,其出现和发展既是人们认识和探索自然界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因为其具有其他技术手段无法比拟的特点[1]。
大面积的同步观测。在地球上,进行资源和环境调查时,大面积同步观所取得的数据是最宝贵的。依靠传统的地面调查,实施起来非常困难,工作量很大。而遥感观测则可以为此提供最佳的获取信息方式,并且不受地形阻隔等限制。这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与传统的手工作业相比是不可替代的。
时效性强,获取信息的速度快,周期短。遥感探测,尤其是空间遥感探测,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同一地区进行重复探测,发现地球上许多事物的动态变化。这对于地球上不同周期的动态变化非常重要。例如,陆地卫星4、5,每16天可覆盖地球一遍,NOAA气象卫星每天能收到两次图像。
数据的综合性与可比性。遥感获得的地物电磁波谱特性数据综合地反映了地球上许多自然、人文信息。由于遥感的探测波段、成像方式、成像时间、数据记录等均可按要求设计,使其获得的数据具有同一性或相似性。同时考虑到新的传感器和信息记录都可向下兼容,所以,数据具有可比性。与传统地面调查和考察比较,遥感数据可以较大程度地排除人为干扰。
正是由于传统技术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遥感技术作为一种信息获取的手段,已经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如农林业、地质、海洋、气象、环境、城市规划及土地管理等专业领域和部门。随着21世纪信息社会的到来,以及数字图像处理等技术的迅速发展,遥感技术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航空、航天遥感的发展,极大的扩展了人们的观察视野及领域,同时形成了一个从地面到空中,从数据收集、处理到判读分析和应用,对全球进行探测和监测的多层次、多视角、多领域的观测体系。
二、利用遥感影像进行水体信息提取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