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地区边坡工程防护研究开题报告
2020-03-27 11:28:00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多种多样,平原较少,山区面积广大,丘陵众多。自北向南主要有:辽东丘陵、山东丘陵、东南丘陵。此外,东北长白山周边,四川盆地,长江三峡以东的淮阳地区亦分布有低山丘陵。全国各地都有丘陵分布,尤以长江以南较为集中。然而,丘陵地区的地质灾害却频频发生,其中以边坡失稳滑坡等边坡问题最为频繁。丘陵地区常因地震、降雨量过大、边坡本身较陡等自然因素或因人工过度开挖导致边坡失稳,坡体沿着某一方向发生滑移产生滑坡灾害,不仅会影响周边公路的正常运行及公路上的车辆及人员安全,甚至还会掩埋公路及滑坡区域周边的房屋,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的损失。因此,对于丘陵地区边坡的整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此次丘陵地区边坡工程防护研究,充分调查丘陵地区的地质地貌特点,详细分析边坡发生失稳滑坡等灾害的原因及过程,掌握一或两种加固边坡稳定性的方法,对边坡进行治理,从而减少边坡失稳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边坡失稳破坏是一种复杂的地质灾害过程,边坡内部结构的复杂性和组成边坡岩石物质的不同,造成边坡破坏具有不同模式。对于不同的破坏模式就存在不同的滑动面,因此应采用不同的分析计算方法来分析其稳定状态。目前用于边坡稳定性的分析计算方法包括工程类比法、极限平衡法、有限元法、离散单元法及概率法,另外,还有地质力学模型等物理模型方法和现场监测分析方法等。工程类比法实质上是把已有边坡的稳定性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经验应用到类似边坡的稳定性分析和设计中去的一种方法。通过分析,来类比分析和判断研究对象的稳定性状况、发展趋势、加固处理设计等。极限平衡法是最基本的方法,根据边坡上的滑体分块的力学平衡原理,分析边坡各种破坏模式下的受力状态以及边坡滑体上的抗滑力和下滑力之间的关系来评价边坡的稳定性。极限平衡法是边坡稳定分析中最早出现的方法,也是发展最完善的方法。工程中常用的有Fellenius法、Bishop法、Janbu法、Morgenstern-Price法、Spencer法、契形体法、Sarma法等;此外还可采用Hovland法和Leshchinsky法等对滑坡进行三维极限平衡分析。离散单元法是美国学者Cundall P.A教授在1971年提出的一种计算方法,经进一步发展,在解决离散的、非连续的问题方面有着极其广泛应用范围与发展前途,并成为非连续介质问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法。80年代中期,我国学者王泳嘉教授首次将离散单元法介绍到国内,相继在我国采矿、隧道和大坝等工程的设计和研究中得到应用。该方法特别适用于节理岩体的大位移、大变形分析。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一.研究目标 我国丘陵地区众多,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因边坡失稳而引起的滑坡等地质灾害频频发生,迫切需要解决丘陵地区边坡的稳定性问题,边坡稳定性分析和计算是边坡研究的核心问题,目的是确定经济合理的边坡开挖方案或分析已有边坡的稳定程度,并为拟定边坡加固措施提供依据。次研究目标在于掌握一种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方法解决实例中的边坡由于稳定性问题发生的破坏问题。 二.基本内容 1.丘陵地区高速公路带边坡的地质、地貌的特征 3月1日——3月12日:明确选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了解研究的要求与内容,查阅有关的国内外书籍文献等资料,分析国内外对于丘陵地区边坡整治的现状及发展。 3月12日——3月16日:完成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 [1]汪晗. 公路边坡工程防治技术[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4. [2]张从明.公路边坡治理措施及安全评价办法[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3]邹丽春.复杂高边坡整治理论与工程实践[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