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毕业论文 > 土木建筑类 > 建筑学 > 正文

研究性设计-虚拟纪念建筑的设计策略研究与运用7毕业论文

 2022-05-19 22:04:50  

论文总字数:6119字

2.7虚拟纪念建筑设计策略的设计方法

虚拟纪念建筑设计策略的设计方法主要从虚拟纪念空间的建构出发,因此笔者将从外部空间营造和内部空间塑造两个方面进行详细叙述。

1.外部空间营造

在详细论述外部空间营造方法前,笔者不禁提问外部空间营造需要吗? 相比于传统纪念性建筑,虚拟纪念性建筑可以不要外部空间,借助于视觉平台,让参观者直接体验内部空间。 因此,外部空间是非必须的。

如果营造外部空间,在虚拟建筑中主要分为两类:对原址外部环境的虚拟还原和外部空间的虚拟新建。

对外部空间营造主要从布局与序列组织、景观设计和建筑的构成要素表现三个方面进行叙述。

1.1 布局与序列组织

纪念馆外部空间的布局和序列组织不仅保证了特定场所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还能从根源上提升纪念馆的纪念意境,是使原本无特征的同一、均质的“场地”活化有具体的人类行为发生的“场所”的基础,是为场所之基。

虚拟建筑中突破了地形、植被、遗址、旧馆、城市精神等这些限制性要素,在数据量允许范围内,可以自由营造外部空间,如图设计的海上漂浮生态城市。

1.1.1 外部空间的布局

传统的纪念馆外部空间的布局分为尽端式、散点式和地下式三种方式(如图 1-3)。[5]顾名思义,尽端式指建筑位于整体布局的尽端,如万忠墓纪念馆;散点式指建筑分散的分布在整个布局和序列中,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地下式指建筑位于地下,如欧洲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在这三种布局方式中,纪念馆建筑是核心的纪念情感激发点,其他空间是对核心的辅助。尽端式和地下式都是在前面一系列辅助空间的铺垫之后到达主体建筑来激发纪念情感到最大化,散点式则是多个感情激发点和铺垫空间交互作用,使人在参观结束之前都不能平静。

图 1-3 布局方式 图片来源:自绘

A-尽端式;B-散点式;C-地下式

A B C

1.1.2 外部空间的序列组织

纪念馆的外部空间在布局的基础上进行序列的组织,通过安排人的体验来引导纪念情感的发生、发展、升华,把人们逐步引入到建筑师创造的纪念意境之中。这是一个时间——空间组织的结果,以在时间流逝过程中空间场景的变换来引发参观者跌宕起伏的情感,带来丰富的体验。[6]

(1)序列类型的选择

1)轴线型空间序列

轴线型空间序列是指所有的建筑、空间、景观都要依托轴线来布置,轴线是整个建筑环境的“脊椎”。轴线型序列要求有主从、层次,建筑、空间和景观沿轴线次第展开,指向性和控制性很强,气势非常恢宏。

2)自由型空间序列

自由型空间序列是指用自由形态的路线来引导人的行进和对建筑环境的体验,中国“步移景异”的古典园林就是自由型空间序列的典范。自由型空间序列没有约定俗成的情感定式,非常开放与自由,并以人的运动轨迹和视线穿行于相互联系的各个空间,给人带来对整个建筑环境的全局性体验,能够有效传达纪念馆的纪念情感。[7]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基于散点式布局进行了自由式的序列组织,如下图所示,雕塑广场的写实雕塑首先帮参观者完成心理的转换,集会广场、史料陈列厅的所见所闻造成压抑的情绪,遗址广场的荒凉又触动着参观者的心弦。当到达遗骨纪念堂和万人坑遗址时,人们的悲愤情绪达到了极点,这是序列的高潮部分。出来之后是祭场,人们可以在此进行积蓄到今的纪念活动。然后冥想厅的音乐和烛光使人静思、放松,最终和平广场通过提供休息空间和和平女神雕塑的感染来抚平人的心绪,引发对和平和战争的思考,获得纪念情感的升华,这是序列的结尾。

图 1-4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序列和节点分析图 图片来源:网络

1-雕塑广场;2-十字架;3-警世之钟;4-古城的灾难;5-历史的证人;6-遗址广场;7-名墙;8-祭场;9-和平水池;10-雕塑墙;11-和平女神

3)跳跃型空间序列

在虚拟建筑中,空间的界面可以脱离,路径能够自由选择,外部空间的布局可以是跳跃式的,如同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

(3)序列节奏的控制

纪念馆的外部空间序列不是简单的平铺直叙就可以的,而是需要通过节奏的控制来辅助激发各种样态的纪念情感。空间序列的节奏指有场景强弱、距离长短之分的一种韵律,可以是快速的,也可以是缓慢的,这需要根据情感激发的需求来把握。节奏中场景的强弱程度(图 1-7)指场景之间的视觉形态变化、反差,反差较大就会形成相对较强的节奏感,反之节奏感就弱。 [9]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的欧洲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的地上部分是由 2711 块灰色的混凝土碑体组成的碑林(图 1-2),如此庞大规模的碑林呈现出均一性,因为没有任何雕塑或者指示牌而没有任何节奏或者表现重点,这给穿行其中的参观者带来了无尽的荒凉感与迷失感,正契合犹太人在受难时的无助和绝望心态,使得不曾亲身经历现场的人们在人与建筑的互动中完成对于历史事件的经验重构。与此相反,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图 1-4)的空间序列组织则表现出明显的节奏感。战争部分建筑布置均匀,节奏较缓慢,逐渐激发悲痛与愤恨情感。大屠杀部分的遗骨陈列室和万人坑遗址紧挨,给人连续的视觉和情感冲击,节奏非常快,短时间内将人的悲愤感情激发到极点。和平公园则使用深远的视觉效果来创造了极为缓慢的节奏感,使参观者人渐渐放松与平复下来,静坐下来进行对逝去者的缅怀和对杀戮的反思,获得纪念情感的升华。这样明显的节奏感辅助参观者的所见所闻引发了在每个阶段应有的纪念情感,促进纪念情感的顺利发展和升华。

图 1-7 空间节奏示意图 图片来源:自绘

A-欧洲犹太人大屠杀纪念馆; B-南京大屠杀纪念

1.2 景观设计

纪念馆的建筑环境布局在场地并组织好序列以后,建筑师可以利用景观设计来塑造外部空间整体的意境。在景观设计中,建筑师不仅要考虑单个元素的表达,还要认真考究因层次性而呈现的位置关系、体量关系,来保证景观对场所意境的精准营造。在虚拟建筑中,环境塑造的自由度更大,方法更多。笔者主要从植物、水体和雕塑三个方面来进行。

1.2.1 植物

植物是最常见的景观要素,它具有烘托气氛、分隔空间、引导路线的作用,与其他元素组合时多作为建筑、石景、雕塑等的背景存在。首先,植物具有烘托气氛的作用。植物本身展现的强大生命力就己经表达了对“逝去”的纪念,松、柏、竹等常绿植物多与墓碑结合布置,象征着精神永存和永垂不朽,表达了人们的缅怀之情。其次,植物可以用作空间的边界,这通过限制参观者的行为和视线而形成了独立的空间领域。第三,植物可以引导参观者的路线。植物排列成线状时,会形成一条强烈的线性轴来引导人的视线和行进。[10]

在虚拟建筑布置植物时,不需要考虑植物的季节性和地域性,能够自由栽植。

1.2.2 水体

水能通过静态的倒映和动态的涌动来承载、传达纪念情感。水体有动态和静态两种存在状态,动态水指喷泉,静态水则指水池。静态水池大多使用简单的几何形状如矩形,即使使用组合也会选择简洁的形式,并多有方向性。静水象征着安静与神圣,能够净化人的心灵,让人获得内心的平静。动态水给空间带来了声音,并因为它的流动性与时间流逝的暗合,于是被用来隐喻生命的勃勃生机与时间的流逝。

1.2.3 雕塑

雕塑在建筑外部空间环境中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能够点题入境,传达和凸显某种精神、隐喻人物或事件,尤其是在以精神功能为上的大屠杀纪念景观环境中,其作用更不可忽视。雕塑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形象直观、意境鲜明,可以直白地将纪念信息准确传达给参观者。雕塑既可单独布置,也可成组布置。

1.3 建筑的构成要素表现

建筑作为外部空间序列的可进入的战略性节点,在的景观要素中是表现力最强的,能够最直观的表达出外部空间场所的主题“韵律”。虚拟建筑突破了力学的束缚,在建筑形式的表达上具有很大的自由度。

1.3.1 夸张的比例与超常的尺度

对于建筑实体而言,比例和尺度是最快和最易被人感知到的要素,并决定了人对建筑的第一印象。在纪念馆的建筑设计中,建筑师可以采用夸张的比例和超常的尺度来营造巨大的体量,给人以压迫感。

1.3.2 非常规的形式

(1)悬浮

在虚拟环境中,突破了重力的束缚,建筑可悬浮于半空中。此外,大尺度的悬挑成为可能。

(2)扭曲

在虚拟环境中,建筑可以自由夸张的扭曲变形,产生特殊的纪念性效果。

(3)反重力

在虚拟环境中,建筑能够摆脱重力的束缚,反重力而行之。

(4)放射

在虚拟环境中,建筑可作放射状处理。

(5)特殊曲面

在虚拟环境中,建筑可作成特殊曲面效果,尤其是在传统条件下无法建成的曲面。

(6)渐变

在虚拟环境中,建筑体块之间可层层渐变,反力学逻辑达到造型的极致。

(7)重叠

在虚拟环境中,建筑单体间可无限地层层累跌,无需考虑相互间的结构受力。

(8)大跨度

在虚拟环境中,建筑可大胆地做各类大跨度设计。

(9)运动

在虚拟环境中,建筑可运动可再生,可自由地设计一个动态的建筑。

2.内部空间塑造

对内部空间塑造主要从空间的特质表达、整合的空间组织和展览空间的设计三个方面进行叙述。

2.1 空间的特质表达

纪念馆的内部空间是纪念馆内部人的纪念行为与纪念情感发生的背景,本身并不能言说,但其构成要素的表现中蕴含着强烈的情感和内涵,能够准确的凸显建筑师想要传达的场所精神和思想内涵,进而激发人的纪念行为与纪念情感,是为场所之神。在进行大屠杀纪念馆的内部空间塑造时,建筑师应该用空间形态的象征来激发人们的想象,其后配合以界面的处理和光的运用,通过三者协同作用来表达此空间的情感特质,准确的传达场所精神。

2.1.1 空间的形态选择

空间形态直接决定了此空间的性格和内容,传达着建筑师想要表达的情感。[14]传统的空间形态可分为常态和反常态两种,常态的空间形态指普通的正方体、长方体等形态,反常态的空间形态指夸张比例和尺度之后形成的高耸、狭长和冲突形态。

在虚拟建筑中, 方向感,动感,变化感

2.1.2 空间的界面设计

内部空间的界面包括天花、地面和墙面,界面处理手法即对界面材料的色彩、质感、肌理和表现方式的选择,这些能够通过影响空间氛围来左右参观者的心理感受。

(1)空间纯净性

在虚拟建筑中,建筑构造的限制性消失,使得空间更具有纯净性,强化建筑意象的表达。建筑的檐口、勒脚、构造缝、女儿墙等构造可不涉及,无需考虑防伤害设计。

(2)材料灵活性

在虚拟建筑中,可以自由运用各类建筑材料,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且材料的密度、比例、颜色、质感、厚度等可以自由调整,产生丰富的细部组合。

请支付后下载全文,论文总字数:6119字

您需要先支付 50元 才能查看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