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探讨开题报告
2021-02-26 11:19:02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研究背景及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经济的急速发展,各种城市建设项目已经迅速展开,这就导致了“城市病”问题越来越严重,并且影响城镇化进程的质量,大量的建筑开发导致地面大面积硬化,不透水率增加,开发不合理导致区域面积污染增加,造成了雨水在城市里面大量存储,无法排放,使得城市地下管网系统无法承受。据统计,我国62%的城市发生过内涝,其中一部分是非常严重的内涝【1】,在这一过程中,城市人员伤亡现象时有发生,人民生活及公共财产经常损失严重,而我国传统的雨水管理存在这许多弊端,管网暴雨重现期取值较低,管网管径较小这些短处都无法处理如今的降雨情况,这就导致规划区区域洪涝愈发严重。
在这一背景下,2013年习总书记就现今中国雨洪管理的弊端,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思想。由于我国在海绵城市这一领域发展的时间较晚,使得基础较弱,所以大多数雨洪管理模型都是借鉴国外的。海绵城市有助于缓解城市内涝,也有助于解决地区干旱,也能消减城市局部的水质污染,可以起到充分利用水资源,保护城市的生态环境的作用。对于水问题比较突出的城市,通过选择该城市的某个区域进行现状条件的水文模拟和综合分析,结合“海绵城市”的理念,提出合理的低影响开发(lid)建设开发方案,缓解快速发展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为解决地方区域水资源问题提供了参考建议。对于现阶段中国雨水管理情况,要达到减少雨水危害,降低水体污染的目的,建设海绵城市是一项必要措施。
国内外“海绵城市”研究现状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研究内容
本次论文的研究主题是对黄冈市黄洲城区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探讨。以低影响开发中“开发后水文特征接近于开发前”为目标。
主要思路是通过对黄州城区大多数水资源数据(黄洲城区近年日降雨数据、土地类型、土壤地勘资料、近些年地区内涝情况,地下水埋深等)的调查,提出黄洲城区低影响开发策略、原则与目标要求,确定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年综合雨水径流系数和洪峰流量。再根据所确定的控制目标以及黄洲城区的自然,水文、地址特征,因地制宜,评估现状雨水模型,确定所选用的雨洪模拟模型——swmm模型。通过与传统开发模型的因素对比,根据研究区规划图,区域经济,文化等综合因素,落实相应低影响开发设施用地,根据当地情况,加入相应的lid设施。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进度
第3-5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明确研究内容。收集研究数据、确定研究方法与方案,完成开题报告。
第6-10周:研究过程的具体实施,撰写论文大纲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参考文献
[1]刘昌明, 张永勇, 王中根,等. 维护良性水循环的城镇化lid模式:海绵城市规划方法与技术初步探讨[j]. 自然资源学报, 2016, 31(5):719-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