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0t三峡航运新通道通航多用途船方案设计开题报告
2021-02-22 11:50:39
1. 研究目的与意义(文献综述)
1、目的及意义(含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分析) 1.1 .设计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现状 长江作为横贯我国东西的第一大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东、西部商贸交通的主通道,素有“黄金水道”之称。流经七省二市的长江,具有优越的通航条件,通过能力巨大,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几年来,随着长江沿线综合运输网的进一步完善,多种运输方式并存并相互竞争的局面正在形成。 综合运输网的建立目的就是促进流域经济的发展,而水运具有着低成本,长距离,大批量,安全,污染少的优点,是长江流域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三峡大坝的建成,令上游不再是航运的瓶颈。但是三峡船闸的通过能力,以及中下游水深,成为了长江航运新的限制因素,使长江巨大的航运能力被闲置。 三峡枢纽船闸的年单向货物设计通过能力都是5000万吨。2011年三峡船闸单向货物通过量为5534万吨,超出设计能力,之后每年都在增加。为适应不断增加的过闸货运量和过闸船舶的标准化、大型化,国家将开挖三峡新通道。过去受三峡船闸尺寸限制设计的三峡标准船型因为老龄化,经济效益较低的缺点逐渐淘汰,研究设计适应新通道的多用途船新标准船型成为主要趋势。 国外密西西比河、伏尔加河、莱茵河和多瑙河等航运发达的河流,其干流的航道水深,从上游至河口都是逐步加深的。珠江干流航道也是如此。而长江干线因为三峡大坝的建设和运行,形成了“两头深、中间浅”的局面。根据航道建设规划,未来“十三五”期间,长江干道中段航道建设将实现,宜汉段最低水深4.5米,汉安段最低水深6.0米。 国内目前长江干线主力船型为散货船,液货船,集装箱船,滚装船,江海直达船。随着流域经济的发展,集装箱货源的增加,加上三峡新通道的建设,中段航道的加深,集装箱船的标准化,大型化,将是未来一段时间长江航运的主要趋势。国外集装箱船型也向大型化发展,小箱位内河集装箱船逐渐被淘汰,主要河运输由自航驳船,大型驳船队与滚装船运输。 1.2 .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三峡新通道的建设与长江中段航道最低水深的加深,受限于三峡船闸尺度的三峡标准船型大型化。而长江航道的货运比例,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综合运输网的建立,政府想要打造“散改集”的目标,集装箱运输所占比例上升。 2014年6月,国家提出要推进内河船型标准化,研究推广江海直达船型,鼓励发展节能船舶。采用新的江海直达船后,武汉可能成为散货集散地,散货运输仍将占据长江航运主要部分。未来长江航运将主要由散货运输和集装箱运输构成,在原长江标准船型的基础上设计更大型的新通道集散两用船,能顺应经济发展趋势。新通道多用途船载货量将突破7000吨的限制,既能增加每次往返的利润,相比现在的多用途船,同样的三峡船闸待闸时间,能通过的货运量更多。更高的效率意味着三峡年货物通过量的增加,新通道多用途船将减轻三峡船闸对长江航运的限制,充分发挥长江上游的航运能力,对流域经济起促进作用。 |
2. 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方案
2、基本内容和技术方案 2.1 .船体部分 1)分析任务书和母型船资料,确定船舶主要要素:参考航区航道的法规要求,用母型船换算公式、经验公式、统计公式等初步估算船舶主要要素。 2)型线设计并绘制型线图:参考母型船资料与内河船舶设计手册,结合设计船舶要求改绘。 3)静水力特性计算并绘制静水力曲线图及邦戎曲线图:参考内河船舶设计手册利用梯形法手工计算。 4)总布置设计并绘制总布置图:参考母型船资料,根据法规要求和目的,遵循设计基本原则设计。 2.2 .性能校核 1)计算完整稳性:根据国内航行船舶法规,校核初稳性,绘制动稳性曲线,计算风压力臂,计算横摇角与横摇周期是否满足要求。 2)快速性计算(功率,螺旋桨计算书及预报航速):用海军系数法估算。 3)计算最小干舷和吨位:根据具体设计,通过夏季最小干舷计算公式计算最小干舷,参考《内河船舶法定检验技术规则》计算吨位。 2.3 .其他设备 完成舾装数计算;配置锚、系泊、舵、起货、救生、消防、及航行信号等设备;确定舵的尺度要素:根据设计结果参考《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确定。 2.4 .选择专题 自行编制程序完成尺度优化工作:利用C语言或Excel工具编程优化主尺度。
|
3. 研究计划与安排
3、进度安排
|
4. 参考文献(12篇以上)
4、参考文献 [1]叶伟龙. 长江集装箱运输的不确定性因素[J]. 水运管理, 2009, 31(7):1-2. |
[2]姚育胜. 长江宜昌至安庆段航道新的建设目标探讨[J].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 2013(1):7-11.
[3]熊学斌. 服务沿江经济发展 谱写长江航道建设新篇章[J]. 水运工程, 2012(10):1-5.
[4]李亚隆.改进三峡航运组织方式 提高三峡枢纽货运通过能力[J]. 世纪行, 2014(1):41-41.
[5]胡关德, 王刚毅. 多用途船船型及设计简介[J]. 船舶设计通讯, 2009(2):20-25.
[6]黄林, 蒋惠园. 国外内河集装箱运输的现状与趋势[J]. 水运工程, 2006(2):43-47.
[7] Sheikholeslami A, Ilati G, Yeganeh Y E. Practical Solutions for Reducing Container Ships’ Waiting Times at Ports Using Simulation Model[J]. Journal of Marine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2013, 12(4):434-444.
[8]钱志武. 长江港口内贸集装箱运输超重问题与对策[J]. 中国水运, 2010(3):22-23.
[9] Chang C C, Chang C H. Energy conservation for international dry bulk carriers via vessel speed reduction[J]. Energy Policy, 2013, 59(1):710–715.
[10] Lindstad H, Jullumstroslash; E, Sandaas I. Reductions in cost and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with new bulk ship designs enabled by the Panama Canal expansion[J]. Energy Policy, 2013, 59(1):341-349.
[11]谢云平. 船舶设计原理[M].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5.
[12]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最低安全配员规则[Z].2004-6-30.
[13]中国船级社.钢质内河船舶建造规范[Z].2016-7-1.
[1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内河运输船舶标准化管理规定[Z].2014-12-24.
[15]仲南艳. 浙江省内河集装箱运输适用船型研究[J]. 水运工程, 2015(5):2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