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应用化学 > 正文

基于罗丹明的硫化氢荧光探针的合成、表征及其性能研究文献综述

 2020-06-28 20:20:12  

文 献 综 述 1.超分子化学 超分子化学这一概念于1987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法国科学家J. M. Lehn 首次提出。

超分子化学是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间的非共价键弱相互作用形成的分子聚集体的化学,分子识别、转换和传输是其基本功能,其中分子识别是这些功能的基础,是一个核心的研究内容[1]。

分子识别最早被发现在生物领域酶催化过程中,现已逐渐发展到化学领域。

早期的分子识别信号通常采用电、磁等性质,近年来多用分子荧光作为识别信号,因其具有很多独特的优越性,如:能够实现单分子检测需要的高灵敏性、可开关、人肉眼及时识别[2],此外利用分子荧光不仅可提供一种体外分析方法,而且可对生物活体进行实时成像监控[3]。

分子荧光探针是一种有机荧光化合物可选择性地将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荧光信号表达出来。

因此,设计和合成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分子荧光探针,已成为生物、化学、医药、环境等众多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在生命科学、环境监测、人类健康等领域都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

2.荧光分析法 2.1荧光的产生 荧光是指一种光致发光的冷发光现象。

分子经紫外光或可见光照射吸收光能量后,电子从基态(S0)跃迁至激发单重态(S1、S2、S3等),激发态的电子能量较高,不能稳定存在,再通过非辐射、辐射两种途径回到基态发出比入射光波长要长一些的出射光,这就是荧光。

其中非辐射途径包括振动驰豫和内转换,没有光子的放出,以热能的形式传给周围介质而损失;辐射衰变过程则以释放光子的形式释放能量,表现为荧光现象。

通常情况,分子被激发从基态跃迁至高激发态后,分子会通过内转换、振动弛豫等不同的方式快速地从高电子激发态(如S2)回至最低振动能级(S1),再从最低振动能级(S1)释放光子跃迁回至基态(S0),发射出荧光。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