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登录
  • 忘记密码?点击找回

注册

  • 获取手机验证码 60
  • 注册

找回密码

  • 获取手机验证码60
  • 找回
毕业论文网 > 文献综述 > 化学化工与生命科学类 > 应用化学 > 正文

2,3-二甲基苯胺/吡唑啉酮类杂环分散染料的合成与波谱性质文献综述

 2020-06-14 16:14:40  

文 献 综 述 1.1研究背景 新型纺织材料的不断出现,印染工业也在不断发展。

1994年,大连理工大学罗先金教授带领团队对新型超细纤维用染料进行研究[1],超细纤维纺织品除了拥有普通天然纤维的丰满,柔软,悬垂性好等优点外,还拥有质轻,易保管,尺寸稳定,耐气温变化等特质。

但由于超细纤维的纤度细[2](单根纤维纤度在0.7d以下),比表面积大,表面不够光滑,对光的反射和散射能力更强,普通的染料难以使超细纤维深度染色,且容易出现色差;此外,在受热条件下,染料分子容易从纤维内部扩散到表面,升华牢度也会降低。

近年来,由于杂环类分散染料色光鲜艳、发色强度高、牢度性能好,具有较好的深色效应和较高的摩尔消光系数,并有良好的染色性能,使得其成为染料化学界研究较多的一个领域。

分散染料按分子结构可分为偶氮型、蒽醌型和杂环型3类[3]。

其中偶氮型吡啶酮类分散染料越来越受到关注[4],特别是含有杂芳胺的吡啶酮偶氮分散染料的研究[5]。

吡啶酮系化合物从六十年代开始作为偶合组分与苯胺衍生物作用合成偶氮染料,此类染料不仅具有色泽鲜艳,摩尔消光系数高等特点,而且耐光牢度好,染色性能优异,因此在分散染料、活性染料、酸性染料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6]。

1.2研究进展 作为一种偶合组分,吡啶酮具有很强的偶合能力。

在彭勤纪等人[7~10]的努力下,通过核磁共振谱及电子光谱等手段研究数十种吡啶酮偶氮染料的腙式-偶氮式互变异构平衡;发现取代基的性质及位置,介质的PH及溶剂的性质等对俩者的平衡都有影响。

1994年谢孔良等人[11]对吡啶类暂溶性分散染料展开研究。

剩余内容已隐藏,您需要先支付 5元 才能查看该篇文章全部内容!立即支付

微信号:bysjorg

Copyright © 2010-2022 毕业论文网 站点地图